趙士禎在得到了沐子安的啟發之后夜也是沒有猶豫立刻著手去實驗。
時間就在這緊鑼密鼓的安排下一分一秒地流逝。
兩天后,韓世忠,李嗣業,徐輝等人相繼抵達京城,大軍駐扎在外準備隨時奔赴戰場。
而隨著不斷有急報抵達京城,戰爭的情況也是逐漸明了。
趙國三十萬大軍由剛剛經歷的喪子之痛的扶陽王宋胤統領。
這位扶陽王在大趙之內素有賢名,能力也是文武雙全之輩。
在整個大趙國朝廷之上也是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按理來說這樣的人才是趙國儲君的最好人選。
但是只可惜宋胤的生母乃是趙國先帝在酒后亂性時寵幸的一名宮女。
說是庶子都有些抬舉他了。
縱然他能力是趙國先帝一眾子嗣之中最耀眼的那個,但是皇位也是終究與他無緣。
不過現如今的趙皇對宋胤極其的信任和倚重。
不僅親自下旨給他封王,而且權利堪稱宰相。
二人之間堪稱兄弟相處的典范,為天下所津津樂道。
相對之下的反面案例自然就是蕭瑀了。
作為靠著弒兄殺弟登上皇位的人,即便是蕭瑀而今滅國大楚,雄踞北方這也是他一生無法洗刷的污點。
而至于周國那邊領兵的乃是周國柱國將軍郭子伏。
這位大周的柱國將軍一生最大的戰績莫過于是抵抗住了大離鎮國公沐戰英的進攻。
即便兩國之間那一場大戰是因為大離這邊情報泄露所導致的。
但是很多事情過程不重要,人只會看結果。
而結果就是周國不僅抵御住了大離的進攻,而且那位名震天下的大離鎮國公在此戰之后也是陣亡了。
有了這個戰果在具體過程是什么樣的就沒有人會追究了。
正因如此,而今的郭子伏也是被稱為天下第一戰將。
雖然這個名頭有不少的水分在,而此番離周之戰就是郭子伏證明自己的機會。
隨著敵軍的基本情況確定,朝廷的領兵安排也是出來了。
齊王蕭玫和武威將軍穆俊賢統領京城六營奔赴靖,靈二州抵御由趙國扶陽王宋胤統領的三十萬大軍。
而晉王蕭傾則是統領涼州,禹州,青州,淮州四州連軍,奔赴襄,冀二州抵抗周國柱國將軍郭子伏率領的三十萬大軍。
當消息傳來,晉王蕭傾直接懵了。
京城六營那可是大離的精銳,雖然人數只有十萬左右但個個都是精兵悍將。
涼州,禹州,青州,淮州這四州都是地方軍人數雖然眾多,在戰斗力上跟京營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如此明顯的偏袒讓蕭傾非常不服,直接前往兵部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