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的領導們忙不迭應道:“是的,向隊長在做之前,的確已經跟我們說過了,我們也提醒過,只要不涉及金錢交易就行。”
思想委員會的人有些不耐煩,“若只是以物易物肯定是不算的,不過我們的確收到了匿名舉報信,有人舉報你們投機倒把,你們村呀,最近一年來已經鬧了好幾起這種事兒了,說說吧,誰最近離村了。”
思想委員會的人是傾向于知青的。
然而最近的知青還真沒離過村。
“不是知青們,知青們沒跟我請過假,每天那么些人我也都能看到他們,而且知青若想吃,也能拿菜或者糧食去換。”
思想委員會的還真有些意外,“哦?不是知青那能是誰?村民嗎?最近有村民離村嗎?”
“村民們離村若不出遠門也不需要跟我報備。”向隊長剛說完,隊長媳婦就道:“那三娃媳婦前個兒回過一趟娘家,回家之前來得了兩碗鹵肥腸,說是一碗自己吃,一碗拿回去讓娘家人嘗嘗。”
向曉藝忙道:“華子家的爺爺前兒也離了會兒村,頭一天晚上也換了兩碗肥腸,昨個兒一起玩的時候,華子跟我提了一嘴,別人就不是很清楚了。”
有了目標就好了。
華子家爺爺和三娃媳婦被帶去了村委會。
詢問之下吧,雖說年齡段不同,但都是回家看弟弟的。
華子爺爺的弟弟是個孤寡老人,眼睛瞎的平日根本出不了門,吃飯都需要他們家接濟,若不是老人實不肯搬過來,指定是要來他們村住的。
這種情況不可能舉報,那么寫舉報信的人絕不是這位老人了。
至于三娃媳婦的娘家就在隔壁村,也就是能換豆腐的那個村。
兩廂一打聽吧。
舉報他們的人正是三娃媳婦的弟弟,閆軍。
三娃媳婦閆妮那叫一個震驚,“我不知道這件事兒,我就是覺得鹵肥腸好吃,特意換一些回去給他們改善口胃,順道又換了塊豆腐回來,那豆腐還是曉彤幫我鹵的,鹵完后我留了一小塊給她,這也沒花錢,自然不會說是用錢買的,也就不涉及投機倒把了。”
雖然閆妮是這樣說的,可閆軍卻不是這樣聽的。
誰家的肉不吃,鹵了用青菜糧食去換肉啊。
怕不是傻子吧。
更何況鹵東西的人還是知青。
他們村也有知青,知青有這么好?
閆軍越想越不對,為調查出真相,然后就寫了封匿名舉報信,將他們村給舉報了。
“我真服了。”許曉彤連罵人的力氣都沒了。
閆軍卻義正嚴辭,“我也沒說錯啊,明面上說是沒收錢,但那可是知青,他們能有這么好心做好吃的給村里人吃?指不定私底收了多少錢呢?”
“那你說,一碗肥腸值多少錢?”許曉彤問他,“那么一大碗肥腸,你說值多少錢?”
閆軍眼睛轉了轉,“那一大碗不得值1塊錢啊,一塊錢一碗,你一天賣個十幾碗,一天的收入就是十幾塊,你做了有好幾天了,說啥收入得有100多了吧。”
許曉彤看傻子似的看向他,“你既然說我這肥腸一塊錢一碗,那你給我錢啊!”
一時間,所有人都看向了許曉彤。
閆軍忽然就笑了,“領導們,你們看,她就是收錢了,當著領導的面都敢直接收錢,私下不定怎么收錢呢,你膽兒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