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的夏天,龍防科大飛行器設計系的教室里,氣氛熱烈而充滿求知欲。
講臺上,一位頭發花白的教授正站在那里,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今天這堂課,咱們來探討一個極具前瞻性的話題——未來戰機的發展走向。”
教授微笑著,目光掃過臺下的學生們,“要是大家有什么想法,隨時都能舉手發言。”
教授的話音剛落下,教室里瞬間舉起了十幾只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見解。
教授隨意點了一名同學。
“這位同學,請你來講講。”
被點到的同學迅速站起身,語氣堅定地說道:“我認為,戰機的發展應當著重提升速度和動力。
就像米格
25那樣,把速度追求到極致,越快越能在戰場上占據優勢。”
聽到這番話,趙建軍教授微微點頭,眼神里流露出認可。
“速度的確是戰機發展歷程中一個經典且重要的方向。那么,同學們還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嗎?”
這時,一位戴著眼鏡的男生主動站了起來,有條不紊地分享著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隱身能力才是未來戰機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大家想想海灣戰爭,美國的
f-
117夜鷹戰斗機在戰爭中,成功突破了對方的防空雷達監測。
它悄無聲息地突襲并摧毀了薩達姆的地面通訊中心,為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
“說得非常好,還能結合實際戰爭案例進行分析,很有深度。”趙建軍教授微笑著給予肯定,接著話鋒一轉。
“不過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相對特別的發展方向。”
“那就是智能化和無人化。”
“想象一下,有一種智能無人戰機,它既不需要駕駛員在機艙內操控,也不需要地面人員遠程遙控,卻能自主飛行,并且順利完成各種作戰任務。”
趙教授的這番描述,在教室里引發了一陣熱烈的討論。同學們交頭接耳,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剛剛那位戴眼鏡的同學忍不住提出疑問:“教授,您說的這種戰機是不是太超前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連美國都造不出來吧?”
他的疑問,也正是所有同學心中的疑惑。
趙教授口中描述的無人智能戰機,聽起來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學生們根本想象不出如何讓戰機實現自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