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膺天命,統御華夷,稽古立制,以安兆民。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雖多賢相,然其中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以致國祚傾移。今祖宗成法豈可因循?天下大權當歸一統!今我朝罷丞相,設政務司、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自洪武九年正月一日始,罷中書省,升六部品秩,尚書皆正二品,事皆朝廷總之。后世有奏請復立丞相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犯人凌遲,全家處死。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欽此!”
曹國公府,李景隆復述一遍朱元璋下的詔旨,剛剛北伐回歸的曹國公李文忠靜靜聽著。
李景隆念完,不由唏噓:“爹,陛下這是大動作啊,前所未有的大動作,連宰相都給裁撤了…啊這…”
李文忠也不由震撼莫名,宰相啊…延續了千年的宰相就這般被裁撤了…實在…讓人有些不敢置信!
震撼著,感嘆著,李文忠腦海中不由想起了陳鋒的面容,更加唏噓:
“九江(李景隆字),你可知陛下為何突然這般大動作?連宰相都給裁撤了?”
長得豐神俊朗的李景隆聞言沉思了一會,開口:“爹,我覺得多半與淮西勛貴多有不法,宰相胡惟庸卻屢屢包庇有關。讓陛下對宰相再沒信任感。”
“另外…相權確實對皇權有限制,陛下又是剛愎雄猜…咳咳,英明神武的君主,斷然是不能忍受外人帶領百官在他面前上躥下跳,唱反調的!”
“如這次爹突然帶兵北伐,陛下就沒告知中書省,這就證明,陛下對中書不滿久矣!”
李文忠贊賞地看了眼李景隆,這兒子不但繼承了自己俊朗的外表,連帶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也繼承了過去…很不錯!
心中如此想著,但李文忠面色卻異常嚴肅:“九江,你要記住,李家永遠是朱家的堅定擁護者。陛下是為父的舅舅,便是你的舅老爺,無論你舅老爺做什么,你都必須站在他這邊,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往后要慎言,不可編排陛下,知道了嗎!”
李景隆訕訕,連忙點頭:“兒子記住了!”
他知道自家父親李文忠為何這般說,因為他剛剛差點說漏嘴,有些罵朱元璋獨夫的嫌疑!
可想想,李景隆又覺額頭冒冷汗。
也是,這話也就沒傳出去,不然還不被別人抓住把柄彈劾到皇帝那里去…
李景隆頓時暗暗自省,往后要注意了!
別看后世如何如何鄙夷李景隆,其實李景隆此人真的有才能。
人長得帥,并且在軍事、政治、藝術方面都有不錯的成就。
雖被稱為大明第一戰神,一戰敗掉朱允炆五十萬大軍,不斷給朱棣送菜……
但誰知道他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
以這家伙的政治嗅覺,怕早就成了朱棣的內應,畢竟李景隆從小便與朱棣長大,兩人的關系非常要好。
當然,這只是猜測。
可即便不是如此,單憑李景隆能帶兵五十萬就不可小覷。
雖然輸了…但也不看看他輸給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