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描繪著藍圖:“設想一個場景:騎兵首先前出,偵察敵陣弱點并報告;炮兵根據情報,進行集中火力準備,摧毀敵工事、壓制敵火力;炮火延伸的瞬間,步兵發起迅猛突擊,奪取陣地;同時,騎兵早已迂回到敵側后,或在突破口打開后,迅速投入,擴大戰果,追殲殘敵,或者警戒敵方增援路線。這三個兵種的行動,環環相扣,時間要掐準,通訊要暢通,指揮要高效!”
王林目光灼灼地看著所有人:“這套東西,我們現在可能還很生疏,但必須從現在開始摸索、學習、訓練!各兵種之間要打破隔閡,經常在一起開會、研究、沙盤推演、實地合練!要從班排級的小規模協同開始摸索經驗,逐步擴大到連營級別。我要求,各級指揮員,尤其是你們營長、連長,腦子里必須要有‘協同’這根弦!不能只想著自己的步兵連、騎兵連、炮兵排!”
他最后總結道:“步炮協同,各營主抓!步騎協同、騎炮協同,由相關兵種指揮員共同負責!而整體的步騎炮協同演練,由團部統一組織規劃!我們要通過艱苦的訓練,讓我們獨立團真正成為一個步、騎、炮緊密協同,能適應各種復雜戰場環境的鋼鐵勁旅!讓任何敵人面對我們時,感受到的不是單一兵種的沖擊,而是一個完整作戰體系的碾壓!”
王林的目光再次掃過全場,他的語氣變得無比銳利和務實,為所有的宏偉藍圖和訓練計劃落下了最堅實的注腳:
“同志們,我們剛才討論了這么多——‘三化’建設、諸兵種協同、根據地發展——每一樣都需要投入,都需要本錢!需要騾馬、需要電臺電話、需要武器彈藥、需要醫療藥品、需要被服糧秣!中央和主力剛剛經歷大戰,物資極其困難,不可能給我們太多的補給。那么,這些東西從哪里來?”
他停頓了一下,然后斬釘截鐵地自問自答:
“等,是等不來的!靠,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靠我們自己去奪取!從敵人手里拿!我們未來的每一次出擊,都不能是盲目的。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打!”
他伸出了三根手指,提出了未來軍事行動的三大原則:
第45章礪兵秣馬:多兵種協同與全域防御之道
“第一,要會打。這就是我們剛才討論的一切,練兵、協同,提升戰術水平,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第二,要能打。發揚我們獨立團敢打硬仗、惡仗的頑強作風,決定要打,就必須要打贏,要能啃下硬骨頭。
而最重要的,是第三點,要值得打!”
王林重重地強調了最后三個字:“什么叫‘值得打’?就是打仗要有眼光,要有算計!”
“出擊之前,要反復權衡:這個據點打下值不值?這伙敵人消滅了,能繳獲多少我們急需的馬匹?多少槍支?多少電臺電話線?多少藥品糧食?對我們實現‘騾馬化、信息化、后勤化’的目標有多大幫助?對鞏固根據地、發動群眾有多大作用?”
“以后,繳獲品的數量和質量,要成為衡量一次戰斗價值的重要標準!不能光滿足于擊潰敵人,更要追求繳獲充實自己。打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土圍子,可能不如伏擊一支馬鴻賓的小型運輸隊來得‘值得’!我們要像獵人一樣,仔細挑選獵物,既要保證自身安全,更要追求最大的收獲!當然了對于罪大惡極危害群眾的,該打還得打,保護黨和群眾利益是最大的,要先于我們自己的利益”
他看向各位營長、連長:“因此,你們化整為零出去后,選擇性出擊至關重要!偵察連要提供精準的情報,判斷敵人的價值。你們指揮員要學會算計,要把軍事行動和我們團隊的長遠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每一次戰斗,都要力爭成為為我們獨立團這架戰爭機器‘輸血’、‘補鈣’的過程!”
“總之一句話:我們要用從敵人那里繳獲來的物資和馬匹,實現我們的‘騾馬化’;用繳獲來的電臺和電話線,實現我們的‘信息化’;用繳獲來的藥品、彈藥和糧食,夯實我們的‘后勤化’!最終,用我們愈發強大的實力,更好地完成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釘釘子’和‘搞建設’的任務!都明白了嗎?”
“明白!”全場干部異口同聲,吼聲震天。這一刻,所有未來的行動都被賦予了一個清晰而功利的指向——以戰養戰,以敵制敵。獨立團未來的每一次戰斗,都將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對抗,更將是一場場目標明確、為自身發展汲取養料的主動出擊。
王林的思路極其縝密,他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方面。在強調了主動出擊的同時,他絲毫沒有忽視最根本的立足點——全面而堅固的防御能力。
“同志們,我們說要主動出擊,以戰養戰,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一個牢不可破的家,必須讓我們的戰士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有效保存自己!”王林的聲音沉穩下來,話題轉向了更為系統的防御學習,“各營連前出駐扎,不僅要研究陣地防御,更要全面學習和掌握在各種條件下的防御本領!這是我們獨立團需要系統學習、深入研究并不斷改進的一項重要軍事技能!”
他并沒有具體指示該怎么挖戰壕,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全面的學習要求:
“我們過去擅長運動戰,對于系統性的、全方位的防御經驗還需要加強。現在,這就是我們要補上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