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哥兒實在不敢想象那個場面。
桂哥兒想著,要是山哥真的沒辦法謀到一官半職,回鄉肯定要回。
衣錦還鄉后,立即回廣州生活,遠離孫家村。
這樣村里的三姑六婆就不知道山哥的失敗,也不會讓她們嚼舌根。
桂哥兒來到京城,才知道農家子的不容易,跟孫山同一屆的進士,出身都比孫山好。
桂哥兒跟著孫山參加宴席,陪伴進士老爺的書童大多都是家生子,也只有少量的是新買的奴仆。
像他這種族弟的書童根本沒有。
一個能用得起奴仆的進士,家里條件肯定不錯。
山哥家里窮,從小就一個人讀書,后來實在學業繁忙,又買不起奴仆,只能在族里找書童。
民大伯嚴重的拖山哥的后腿,沒辦法給山哥走關系,早一步謀取一官半職。
至于何家,山哥只不過是姑爺,而且還不是何大老太爺的親姑爺,何家能給他們提供住宿吃飯已經很大方了,很給力了。
他們孫家哪里還敢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做人得要有自知之明呢。
桂哥兒越想越憂心,憂心忡忡地看著孫山。
真害怕山哥前兩個月風光無限,后半輩子潦倒一生。
孫山看得出桂哥兒的緊張,安慰地說:“桂哥兒,莫要緊張,莫要擔心。謀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慢慢來,我們得耐心等待才行。”
頓了頓又補充道:“退一步來講,如果在京城謀官不成,我還可以回漳州府做教授。你家山哥我是漳州府第一個進士,如果我要到府學那么教學,他們肯定搶著要。
呵呵,我有如何能成為進士的經驗,不要說府學,就連學生也肯定希望我教導。我這十足十的經驗,肯定很受歡迎。”
桂哥兒聽到孫山如果在京城謀不到官,可以回府學做教授,眼睛亮了亮。
高興地說:“山哥,好啊,在府學教書好啊。如果你回到府學教書,在孫家村里可有面子了。鄉親們知道你是夫子,肯定很開心。”
別說府學了,就算縣學,孫家村也不敢想象的。
如果山哥真的謀取不到好的官職,能到府學教書也不錯。
桂哥兒也喜歡府學的生活,那地方可大了,比孫家村好太多了。
于是桂哥兒就被孫山安慰到了,笑嘻嘻地忙里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