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說到濟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更印象深刻。
大家去喝泉水沒有
桂哥兒又開始給孫山精心準備美食。
今天比較豐富,竟然煲雞湯。
說到雞,就想起德州扒雞,只不過現在還沒聽過德州扒雞,看來扒雞的老祖宗還未出世。
孫山疑惑地看了看桂哥兒,不解地問:“桂哥兒,今日怎么吃的那么豐盛?”
桂哥兒的性子越來越像蘇氏,嘮嘮叨叨,還沿著吝嗇的道路發展。
每天算計著怎么才能省吃儉用。
桂哥兒說要存下更多的錢給小小山,小小云他們做束脩,聘禮,嫁妝。
除了對孫山不那么吝嗇,對其他人相當吝嗇。
桂哥兒樂呵呵地說:“山哥,我剛才出去買菜,看到有個阿婆在賣金絲小棗,他們本地人說了,吃了樂陵金絲小棗,讀書人能考狀元。
德州狀元說過,每當寫文章寫不出來,就捏一顆金絲小棗吃,之后文思泉涌,立即能寫出來。呵呵,山哥,我買些小棗回來,給你吃。
你吃了后,就會像德州狀元一樣,沒有寫不出的文章,沒有不會答的題。”
孫山看到桂哥兒還真買了一小袋紅棗,
桂哥兒繼續說:“山哥,我用紅棗煲雞湯,把紅棗的精華煲出來,你喝下去,腦瓜子就會更靈活了。呵呵,山哥,這次會試你肯定會金榜題名。”
孫山懷疑賣棗的大娘為了賣棗才編了這么一個故事,讓不少讀書人趨之若鶩買棗吃。
就像他們廣南的狀元及第粥,狀元及第湯,講究一個意頭。
快考試時,讓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去吃,寄托著期望。
吃棗能不能考狀元是一回事,但喝著小棗煲的雞湯,還是很爽。
赴京趕考前,桂哥兒經過蘇氏和云姐兒的特訓,廚藝得到質的飛躍,做出的飯菜比以前好吃。
孫定南和孫大力贊不絕口。
吃過午飯,孫山便在客棧看書,忽然外面傳來一片熱鬧聲,孫山脖子伸得長長,但看不到什么光景。
聲音是從客棧門口傳來的,不知道發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