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五人聊了一會兒,看天色有點晚了,就回去宿舍了。
黎信筠就住在隔壁齋舍,臨走前還對孫山說,明天一起去吃早飯,一起去上學。
孫山恭送黎信筠走出齋舍,心里也歡喜。
想不到黎信筠竟然住齋舍,他還想著明天尋尋他,敘敘舊,想不到他先一步找上門。
越一手好笛,讓孫山大為欣賞,所以就選擇吹笛。
教授吹笛的夫子倒是高興孫山來學,只是教了五天不到,就讓孫山放棄,說他中氣不足,學不好的,讓他晚兩年才來。
兩年,又是兩年,氣得孫山跳腳,好想把府學的馬匹、笛子毀掉,他得不到的也不想別人得到。
最后含淚地退出學笛興趣班。
無奈之下,孫山選擇拉胡琴,也就是二胡。
上輩子無聊,經常一個在湖邊散步,久而久之,就認識獨自二胡演奏的老大爺。
話多又比孫山更無聊的老大爺拼命拉攏孫山學二胡,還揚言把他的畢生所學教授給孫山。
孫山本著閑著也是閑著的態度,跟老大爺學起了二胡,后來老大爺去世了,孫山也再沒拉過二胡了。
于是孫山報了個時下百姓眼里“下里巴人”的二胡。
畢竟他學過,總不會被夫子趕走。
孫山上了一節課后,拉二胡的任督六脈立即被打通。
等自行練習的時間,孫山想到自己不僅讀書受挫,學個興趣也受挫,悲痛欲絕,悲憤交加,自認懷才不遇,情不自禁地演奏“瞎子阿炳”最悲傷的《二月映泉》。
誰知此曲一出,孫山本來在府學就小有名氣,瞬間變成大有名氣,成為府學的“網紅”,火爆整個府學。
從教授,到打飯的阿姨都知道剛入學的小秀才拉得一手好二胡,而且還是一手凄凄慘慘的二胡。
教二胡的夫子反過來拜師求藝,整日追著孫山跑,最后把孫山道聽途說的二胡曲子全部挖光,才放過孫山。
從此孫山有個綽號--“二胡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