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蘇氏和孫伯民早點回家,孫山只能說謊,只能說他們最緊要的事。
兩天后,孫山正式搬入府學。
走到齋舍,發現又多了一戶來自英石縣的學子,姜謙,19歲,跟孫山同一屆,院試二十二名。
目前孫山所屬的齋舍,6間房子就住了4名學子。
至于其他2名學子,姜謙告訴孫山,他們是漳州府土著,前兩天搬動東西進來,偶爾會來這邊住,平時都回家住。
孫山了然,也就是說齋舍只有外縣的學子住,本地學子把齋舍當做臨時落腳點,有事才來這邊住。
孫山還發現三個齋友都帶上書童。
其中姜謙的書童是他的族弟,已經考上童生了,他是以書童的名義過來蹭課的。
柳文喚和張朝陽的書童則是他們家的仆人。
從穿著,言行,以及書童來看,孫山大概猜得出張朝陽和柳文喚家境殷實,起碼在當地有一定的勢力。
而姜謙給人的感覺似曾相識,孫山想了一會兒,終于感覺到他的氣息像洪成才,孫山大致猜測他家應該行商。
不過三人的衣著配飾還不錯,一看就不是窮孩子。
而孫山自己呢?
別人看他的衣服配飾也看不出他窮,因為這些都是孫大姑特意給他做的。
冬天夏天各做了5套,料子配飾也按照大表哥何書謹的款式搭配。
外人看他肯定看出一股書香世澤的味道,就算沒世家的感覺,起碼也是耕讀之家。
孫山不做他想,該干嘛繼續干嘛,他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攀比的。
等傍晚的時候,孫山更顯得異類。
舍友有書童打飯,書童打洗澡水,書童洗衣服。
而孫山親力親為,看得柳文喚家牛高馬大,五大三粗的書童看不過眼了,急速地幫孫山抬熱水。
笑著說:“孫相公,我來。”
書童看到孫山踉踉蹌蹌地提桶提熱水,一副要倒不倒的模樣,柳書童真害怕孫山來一個撲街。
孫山臉蛋紅紅地道了一聲謝,想不到第一天住齋舍就出丑。
都怪洗澡房的設置太沒人性了,弄得孫山要老遠打水回來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