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同窗搖了搖頭說:“黃陽縣還好,一般修橋鋪路修渠,我聽說隔壁的縣,要到山里挖石頭,那更累。”
一個穿灰色衣服的學子補充道:“聽說,有一次挖石頭,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壓死好幾個人呢。有些未死的,被壓得半生不死,一輩子都站不起身。”
學子講的時候,臉上露出害怕的表情。可能想到將來有一天也會去服徭役,也有可能遇到這種倒霉的事。
德哥兒驚呼道:“被石頭壓死,太慘了。”身體不由地打顫,想到血腥的畫面,不由地害怕。
廣哥兒看到三弟的樣子,搖了搖頭,這些事,每次服徭役的時候,就會被人提起,見怪不怪了。
感嘆地說:“聽說服徭役的人,死了就死,官家不會賠償的。”
說到這個,大家都沉默了,農村娃,又不是傻,該知道的事還是知道的,像這種服役,一年兩次,就算稚童也知道。
其中一個學子感嘆道:“要是我能考上秀才就好了,秀才公就不用服徭役。”
話一出,大家哈哈大笑。
發什么大頭夢,考秀才?連夫子也不是秀才。
聽說黃陽縣好多年未出過秀才了,目前整個縣只有2個秀才,童生也是4-5個。
想考上秀才,談何容易。
有八卦地學子又問孫家人:“定永,聽說你大姑丈家族了,出了好多秀才。”
方圓百里,就沒人不知道孫大姑的,更知道她嫁到府城,成為有錢人。
孫定永得意地說:“何止是秀才,舉人,進士都有呢。聽我大姑說,他們未出五服的堂爺爺在京城當官的呢。”
鄭氏學堂的學子聽到后,紛紛發出羨慕的感嘆。
連不愛說話的楊清北也感嘆地說:“還是府城好,在府城上學,容易科考呢。”
孫山也是這樣認為的,師資力量很重要。除了學子的天賦,后天的學習環境影響更容易影響學生。
大家東聊聊西聊聊,村長家的孫子定南低聲地說:“我剛才聽到,夫子家也要去徭役,但他們家不去,選擇出錢,你們猜,要多少?”
眾人白了他一眼,誰不知道呢?
穿灰色衣服的學子嗤笑一聲:“年年都5兩的,怎么了,今年不是?”
黃陽縣潛規則是沒功名有錢人只要出得起錢,就不用服徭役。
一年兩次的徭役,需要交5兩。
孫定南不理會同窗的嘲笑,看了看周圍,夫子和鄭伯都不在,才安心低聲說:“不是5兩,升價了,要6兩。”
眾人聽到后心一跳,竟然升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