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方出身是高貴還是低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能在他的門下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他對待門客真誠相待,毫無架子,與他們同甘共苦,共享富貴。
這種真誠與尊重,使得他的名聲遠揚,吸引了無數人才慕名而來。
他的門客數量最多時達到了驚人的三千人,這些人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和才能,組成了一個龐大而又獨特的群體。
其中,有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文人墨客,他們能引經據典,為田文出謀劃策。
有武藝高強、俠肝義膽的俠客義士,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保衛田文的安全。
有擅長辯論、口才出眾的縱橫家,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在各國之間周旋縱橫。
甚至還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雞鳴狗盜之徒,卻在日后的關鍵時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眾多門客之中,有一個名叫馮歡的人,他的到來為田文的事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馮歡初到孟嘗君門下時,顯得十分落魄,身上的衣衫破舊不堪,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自信與從容。
他沒有像其他門客那樣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反而常常抱怨待遇不好,先是要求有魚吃,接著又要求有車坐,最后甚至要求為自己的家人提供衣食保障。
田文的其他門客都對馮歡的行為感到不滿,認為他過于貪婪和傲慢。
但田文并沒有因此而嫌棄他,反而一一滿足了他的要求。
田文深知,真正的人才往往有著獨特的個性和需求,不能以常人的標準來衡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馮歡逐漸發現田文是一個真正禮賢下士、值得托付的人。
于是,他決定為田文效力,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有一次,田文需要派人前往自己的封地薛邑收債。
這本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為收債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麻煩和阻力。
馮歡得知后,主動站了出來,毛遂自薦,愿意承擔這個任務。
田文見他態度誠懇,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馮歡來到薛邑后,并沒有急于按照常規的方式收債。
他先是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和疾苦。
他發現,許多百姓因為生活貧困,根本無力償還債務,如果強行催收,只會讓他們陷入更加悲慘的境地。
于是,馮歡以田文的名義,將所有的債券都召集到一起。
他當著百姓的面,宣布免除那些確實無力償還債務的人的債務,并將債券一一燒毀。
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后,頓時歡呼雀躍,對田文感恩戴德,高呼萬歲。
馮歡完成任務后,迅速回到齊國,向田文復命。
田文得知馮歡燒毀債券的舉動后,十分驚訝,他質問馮歡:“我派你去收債,是為了收回欠款,以維持我門下眾多門客的開銷。你卻將債券全部燒毀,這是為何?”
馮歡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您現在并不缺錢財,缺的是百姓的民心。我燒毀債券,看似損失了一些錢財,但卻為您贏得了薛邑百姓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財富,這是比錢財更重要的東西。”
田文聽后,恍然大悟,心中對馮歡的遠見卓識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意識到,馮歡絕非等閑之輩,而是一個有著深遠政治眼光和謀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