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忽然覺得自己腳底下已然沒了路。
……
三房。
楊氏族中的兩個賬房先生,從一早到現在就沒能停下手中的筆,因為要支用的銀子著實太多了。
用來打造用具的木材和匠人就要花不少銀錢。
還要向朝廷的鐵匠鋪買鐵鋤和鐵搭,這都是采礦必備的物什。
更別提大娘子提前支給雇工銀錢了,這都是從未有的事。
可這位大娘子又是個獨斷專行的,誰也不敢輕易勸說,只得按吩咐做事。
謝玉琰看向三河村的幾個漢子,石勇帶人去了礠州,留下幾個人仍舊做藕炭,這些人中采礦最厲害的就是孟九。
謝玉琰吩咐孟九:“凡是送去三河村的漢子,你都要照我說的教他們挖礦、采礦。”
三河村外的石炭坑,被縣衙還給了村民,村民又賣給了謝玉琰。
在三河村人看來,謝大娘子最可信,沒有大娘子他們別說要回石炭坑,明年春天都會死在村中。
再說,他們手中拿著礦坑也不踏實,賣給謝大娘子反而更好,大家也不用想別的,只要聽大娘子的安排就行了。
孟九看了看屋子里的人。
謝玉琰道:“有什么話?不必避諱?!?/p>
孟九這才道:“咱們采礦也有些年頭了,沒見過哪家用這么多木頭去支撐的,用木料多,坑挖的慢,而且這得花多少銀錢?”
(請)
n
擔憂
孟九生怕謝玉琰的買賣賠錢。
謝玉琰道:“出事了呢?”
“尋幾個老師傅帶著,一般不會有事,”孟九道,“萬一運氣不好,那也沒法子,大家都知曉,怨不得東家?!?/p>
雖然朝廷有法度,但鬧出人命,通常也就是賠些銀錢。
采礦人,多數都死在這上面,干了這活計,心中就有了準備。
按大娘子說的,一步步這樣搭坑,礦石背出的少,也賺不了太多工錢。
“朝廷有法度,”謝玉琰道,“礦坑出事責問礦主,而且礦坑坍塌,一切都要重新再來,你不怕丟命,我怕賠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