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因此不敢交銀錢過去,再說大名府這么大,多些人也算不得什么。”
董三嫂平日里就格外能干,但凡有事,她立即就能想出個道理,她嫁過來之前,董家的田地遭了災,欠了一些銀錢,這才過了幾年,欠的銀錢就都還上了,若非董家長輩每日都要吃藥,他們會更好過些。
董大有些憨,董二體弱,平日里董三就格外照應兩個哥哥,所以董三這邊說什么,他們都會聽。
“兄弟三個一起去賣水?”
董三嫂點頭。
水鋪還允許買水的人舀一碗熱水用,這么一來,水鋪門口每日都會有人聚集。那些新開的鋪子,有伙計在外吆喝,卻也不能整日這般,到時候熱鬧的會是哪一家?可想而知。
水鋪那邊人多了,大家漸漸就都知曉城中有熱水賣,他們推著熱水走街串巷的時候,也就不必多言。
對他們來說,哪哪兒都合適。弄好了每人一日定能賺上一百文,冬日里哪里尋這么好的活計?
別人還沒想這么遠,他們家先準備起來,三日后一早就開始賣,搶了先,也就沒人跟他們爭了。
……
水鋪門口的馬車動了。
(請)
n
人心
謝玉琰握著手中的暖爐,整個人顯得格外輕松。
葉氏道:“咱們這就走了?不用盯著了?”
謝玉琰道:“晚上關了鋪子,族中郎婦就會遞上賬目,到時就知曉有多少人交了定錢。”
“你真的不擔心?”葉氏再問。
“手下無人做事才要事事親力親為,”謝玉琰道,“現在大家都忙著,又要擔憂些什么?”
這話說的沒錯。
不過……
“忙是沒錯,”葉氏道,“卻沒見賣出多少熱水。”
這么久,好不容易生意有了起色,她看到一個漢子挑著一扁擔的熱水離開,心中因此剛剛得了絲安慰,謝玉琰卻要回永安坊去了。
謝玉琰道:“這幾日不用在意,想看能賣多少出去,要等到三日后。”
說完這些,謝玉琰停頓片刻:“大伯的小窯卻不能停。”
葉氏道:“還接著燒那些泥爐?”
謝玉琰點點頭。
葉氏再次深吸一口氣,真不知道謝玉琰都在想些什么,好似她還沒想明白第一樁事,謝玉琰心中早就在盤算七八樁了。
馬車在永安坊門口停下,于媽媽上前攙扶謝玉琰,早就等在那里的徐氏母子忙迎上來。
徐氏向謝玉琰行禮,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大娘子,我家的狀紙送去衙署,不日就能過堂了。”她是萬萬沒想到,這些冤情還能得到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