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匈奴降了!鎮北軍將領何昭義大破匈奴,攻至皇城后砍下了匈奴單于和匈奴大將軍的頭顱,如今這頭顱正送回京都的路上!陛下此乃降書一封!”。
曹常侍一路小跑的結果降書,這降書是用皮革制成,匈奴人用皮革作為紙張,降書染血,以小窺大便可知當時的戰斗場景有多么的激烈。
只有清歌知道,自家五兄等匈奴先動手已經等了多年,這五年來匈奴大多是小打小鬧,何五郎都是縮在城內,讓匈奴以為如今的將領怕了匈奴,這才引得匈奴試圖進犯,因為文帝不下旨,大軍不會動,但只要匈奴先動手了,何五郎就有理由回擊。
文帝一看降書激動的一拍桌子大喜道:“好!如今匈奴為我朝附屬國,每年上供三千牛羊馬匹,每逢節日入朝來賀!”。
群臣一聽亦是大喜,忙跪地恭賀道:“恭賀陛下大喜!”。
“來人傳旨,朕要加封何昭義為鎮北軍將領,為正二品鎮北將軍,敕封榮國公!于京都擇一處建造國公府,另有金銀珠寶無數,皆賞賜下去!”。
“是”。
座下群臣皆無一人敢反對,畢竟這可是差點滅了匈奴的人,比起凌不疑說不定更可怕。
文帝下了旨后激動的心情稍稍舒緩了些,掃過清歌的身影,突然想起了這兩人的關系。
“戶部侍郎何在?”。
“臣在”。
“朕記得這何昭義是你兄長?”。
“回陛下的話,是臣的五兄”。
“好,果然是一家人,都是天縱奇才啊,你們家這一文一武,可謂是滿門榮耀啊”。
“陛下謬贊,為君效力,為國效力,不過是臣一家身為臣子的本分”。
“說的好,朕有你們兩位忠臣,也可以心安了”,文帝顯然是對清歌這副說辭很是滿意。
清歌看了文帝一眼,竟是真的相信嗎?這位皇帝當真是奇怪的很,因著自己五兄獲封,清歌這段時間上下朝都很是艱難,不是在被恭賀,就是在被賄賂的路上,困擾的清歌是不厭其煩,最后還好有凌不疑這個冷面閻王出面趕走了這群人。
文帝聽說了這些事后,對清歌更放心的同時又對于兩人的關系看到了希望,還以為凌不疑是快要打敗袁善見奪得安成郡主的芳心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