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周末年和東周初年的歷史,大家只會想到,周幽王荒淫無道,招來了犬戎之亂。”
“周平王無奈遷都洛邑,周王室的實(shí)力淪落到還不如一個二三流的小國,再無力號令諸侯。”
“周天子威嚴(yán)不存,列國開始爭霸。”
“卻很少有人關(guān)注,列國不但不尊周王室,也向周禮發(fā)起了挑戰(zhàn)。”
“魯隱公替年幼的弟弟魯桓公攝政,等魯桓公成年可以執(zhí)政的時候,他準(zhǔn)備離開國都去養(yǎng)老。”
“可是魯桓公依然將其殺害。”
“魯桓公自己也不得善終,他娶了齊襄公的妹妹文姜。”
“可是文姜和齊襄公通奸,事情敗露后齊襄公就將魯桓公殺死。”
《詩經(jīng)》里面有一首詩,就是諷刺齊襄公和文姜的: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shù)烙惺帲R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只手挽天傾
“齊襄公的另一個妹妹宣姜,本來要嫁給衛(wèi)國太子。”
“衛(wèi)宣公聽說宣姜美貌,竟筑高臺將兒媳婦給娶了。”
“此舉導(dǎo)致衛(wèi)國嫡庶相殘,五世內(nèi)亂。”
齊襄公自己也不得好死,他派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說好的讓兩人守一年就回來。
結(jié)果他耽于享樂,把這事兒給忘了。
連稱、管至父就聯(lián)合公孫無知,將齊襄公給殺了。
之后就有了公子小白和子糾爭奪君位的事情。
最終公子小白勝出,也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
“失去周王室的約束,列國公室自相殘殺,私生活混亂……”
“周朝建立的禮法制度,眼看就要瓦解。”
孔子說禮崩樂壞,就是如此。
“而且,列國因內(nèi)亂實(shí)力大損。”
“正所謂,木朽蟲生墻罅蟻入,中原列國露出破綻,周邊的蠻夷部落就動了歪心思。”
“公羊傳記載: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若線。”
南夷指的就是楚國,楚國是周成王時期受封,但一直被中原列國視為蠻夷。
周襄王就說過:楚人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管仲也說過類似的話。
大意就是指責(zé)楚人不能及時朝貢周天子,祭祀蒼天的禮品也不能按時送到。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