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一個事實:
如今坐在龍椅旁發號施令的,已經絕非慶帝。
而是太子李煥!
看著這些密報,李徹的心情復雜難言。
那個早已被他認定永無翻身之日的蜀王,竟真的死灰復燃,甚至登上了權力的王座。
當然,李煥并沒有什么嫡系勢力,他能站在臺前必然是世家的手筆。
李煥不過是他們推到前臺的傀儡和招牌,真正執棋的,仍是那些貪婪的門閥世家。
兩人走入鴿巢,洛公立刻迎上,將一個細小的銅信筒雙手奉上。
李徹接過,拇指捻開蠟封,倒出里面卷得極細的紙條,迅速展開。
只看了一眼,他的瞳孔驟然收縮成針尖大小。
紙條上,只有寥寥十數個字:
【李煥令諸王返京,使者已在路上。】
。。。。。。
李徹沉默地站在大殿中央,李霖、霍端孝、諸葛哲、常磐等人分列兩側。
罕見的,殿內沒有任何爭論,甚至連粗重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聞。
皇位更迭,乃國本之重。
即便是這些與李徹一同打下奉國基業,對舊朝積弊深惡痛絕的臣子,此刻也不敢輕易開口。
他們深知,奉國與大慶如今利益交織甚深。
大量貿易、糧餉、乃至法理上的認可,都系于帝都那位皇帝的存在。
一旦慶帝駕崩,各方交易便要停止,奉國將不得不立刻調轉槍口,派遣重兵南下應對變局,目前北伐羅斯、經營北疆的大好局面必將分崩離析。
目前擺在李徹面前的有兩條路。
去?
帝都已是龍潭虎穴。
太子上位,整個朝堂都是世家的人,連帝都的兵權都落入世家手中。
李徹一旦踏入大慶國境,生死便不由自己掌控。
世家或許不敢明目張膽殺害一位實力強大的藩王,但將其軟禁高墻卻是易如反掌。
屆時,奉軍縱有百萬雄師,可李徹在人家手中,便是投鼠忌器,又如何能動?
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