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哪里肯收。
徐茵順勢表明來意:“我還有事麻煩大爺、大娘呢,你們不收,我都不好意思開口。是這樣的,我過幾天要去桐城看望哥嫂,那邊離海遠,買不到什么海味,就想買點帶過去。家里要沒有的話,還請大爺、大娘幫忙問問四周鄰居。價格你們照著平時售價來就好,我就是圖上門買的新鮮。”
“這算什么麻煩的,我這就領你去看,咱家有的你就別買了,給我女婿、外孫吃,哪里能讓你掏錢。”
李母邊說邊帶徐茵去了儲藏間。
李家曬的海味種類委實不少,有海帶、蟶子干、蜆子干、泥螺等,都是趕海時撿的。
像今早趕海就拾了不少小沙蟹,一簍子約莫四五斤,李母拿回家沖洗干凈后,拿鹽和酒腌制了,過幾天去集市擺攤時可以賣。
早知道徐茵會來,她就不腌了,畢竟新鮮炒的味道更鮮。
徐茵看了之后沉默半晌,忍不住問:“有沒有大點的?比如大蝦、黃魚、帶魚、烏賊、梭子蟹什么的,錢我?guī)ё懔说模銈冎还芊判摹!?/p>
李母愣了一下,繼而失笑:“我們這里哪里拿得到你說的這些。”
“……”
聽她解釋了一番,徐茵才知道,后海村不過是海灣通進來的一個小地方,充其量就是個海灣角角,離真正的大海其實還很遠。
這邊的漁民,主要是靠趕海撿點小海鮮,去集市賣了換糧換肉的,畢竟這里都是鹽堿地,種不了莊稼。
集體漁船出海倒是能捕到徐茵說的那種大海鮮,但往往才運回來,還沒下碼頭,就被大廠、供銷社等一些國有單位采購去了。
個人小漁船一般只在海灣口打轉,能捕到的品種極其有限。
不過就算真的捕到大型的魚蝦蟹,也是去城里找買家,不大會在村里賣。
徐茵:“……”
萬萬沒想到會是這樣。
難怪徐母總吐槽,親家窮得只會拿些海帶、泥螺當節(jié)禮,那是因為他們真的就只有這些。
心口突然有些發(fā)堵。
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從字面聽來,似乎挺富足自在,可真的融入到了這個環(huán)境,才知道有多艱難。
“現(xiàn)在比以前好過多了。”李母倒是挺樂觀,“尤其今年,承包了灘涂以后,不用等著退潮趕海了,咱家養(yǎng)了泥螺、蜆子、蟶子,養(yǎng)到過年賣個好價錢。平日趕海撿的就當掙外快了。茵茵啊,你回去和親家母說,咱家欠的錢,年前就能還上一部分。正月里物價貴,賣得好還能再還一些,不會拖太久的。”
徐茵忙道:“錢的事不著急,慢慢來好了,灘涂養(yǎng)殖要能做起來,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穩(wěn)定,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是呢是呢,我們就盼著有個穩(wěn)定的營生,趕海總歸是老天爺賞飯吃,風和日麗的時候覺不出什么,遇到臺風天就知道吃這碗飯有多難了。”
通過聊天,徐茵總算搞明白了后海村擁有的海鮮品種:
就一些趕海易得的小海鮮,比如蝦米、泥螺、蟶子、蛤蜊、沙蟹、海帶、紫菜等。
價錢倒是便宜得很,一塊錢能買不老少,曬了干囤著能吃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