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不可?”
周帝微微抬眼,臉色毫無波瀾。
吏部右侍郎義正辭嚴(yán)的說:“沈鏡確實有功于朝廷,然其功絕對沒有大到封侯的程度!倘若圣上憑個人喜好封沈鏡為侯,讓各地官員和軍中的將士如何想?賞罰皆要分明,方能服眾,方能彰顯圣上天威!”
“余大人言之有理!”
另一名官員附和:“微臣以為,沈鏡之功,封男爵足矣!”
隨著兩人開口,不少大臣都激烈反對。
“若圣上封沈鏡為侯,必然引起其他有功將士不服!”
“若沈鏡都能因這點功勞而封侯,以后再有人有功于朝廷,是不是都要封侯?這樣封下來,朝廷得封多少公侯?”
“是啊,多少將士在前線奮勇殺敵,終其一生都不能封侯,沈鏡之功,豈能封侯?”
“請圣上三思……”
一眾大臣紛紛勸諫,一個比一個理由充分。
有真心為朝廷著想的,但更多的還是不服和嫉妒。
一個毛頭小子,立了些許功勞,就直接封侯?
讓他們這些為朝廷勞碌的人作何感想?
以后他們見著沈鏡,是不是還得向沈鏡行禮,乖乖的叫一聲“沈侯”?
讓一個毛頭小子騎到他們頭上,這簡直就是恥辱!
聽著群臣的勸諫,周帝不喜不怒,轉(zhuǎn)而點名姚儉:“姚相,你身為百官之首,你覺得朕這封賞有沒有問題?”
姚儉沒有直接回答周帝的問題,反而詢問:“圣上授予沈鏡鴻臚寺少卿一職,應(yīng)當(dāng)是打算讓沈鏡主接待雍國使團事宜吧?”
“對!”
周帝頷首。
嗯?
沈鏡眼皮一跳,連忙低聲詢問靠近身邊的官員:“這接待事宜,不應(yīng)該是由鴻臚寺卿負責(zé)嗎?”
“確實。”
那位官員輕輕點頭,低聲回答:“不過,原來的鴻臚寺卿俞大人升任禮部尚書,鴻臚寺原來的兩位少卿一個調(diào)任禮部,一個調(diào)任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