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那就是我家給你家的資助。”
我沒再看他,“像你們這種沒有底線的合作伙伴,留著就是隱患,不如早點斷干凈,省得以后麻煩?!?/p>
陳默臉上的希冀慢慢變成絕望,又癱坐回地上,“完了,合作也沒了,工作也沒了,我真的完了”
我閉上眼睛,懶得再聽他的抱怨。
趙凱、李娜、蘇雅,還有陳默。
這些曾經出現在我生命里的人,就像沙漠里的太陽。
看似熱烈,實則只會曬得人難受。
如今把他們一一清理出去,我的人生,才能真正清爽起來。
09
出院那天,陽光正好。
周然開車來接我,車窗降下,她晃了晃手里的文件夾。
“想好沒?之前跟你說的戶外安全科普工作室,場地我都看好了,就在市中心文創園,離你家也近?!?/p>
我看著窗外掠過的街景,想起在沙漠里那場生死劫難,又想起自己之前在集團里按部就班的工作。
那些圍繞著合同、報表的日子,從來沒有讓我像現在這樣,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我笑著點頭:“當然想好了,明天就去簽合同。”
工作室的籌備比想象中順利。
周然負責對接救援資源、設計課程體系。
我則整理自己在沙漠里的經歷,結合專業的急救知識,做成圖文和視頻素材。
我們還邀請了幾位資深戶外探險家做顧問。
第一期“極端環境安全求生”線上課程上線時,報名人數就突破了兩千人。
有次直播里,有人問我為什么會選擇做戶外安全科普。
我看著鏡頭,平靜地說起那次沙漠中暑的經歷。
“我曾經因為準備不足、被人算計,差點死在沙漠里?!?/p>
“后來我才知道,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對極端環境缺乏認知、應急措施不到位,在戶外遇到危險?!?/p>
“我想把這些知識分享出去,讓更多人能安全地享受自然,而不是被自然吞噬。”
半年后,我們接到了一場戶外慈善晚宴的邀請。
主辦方請我作為嘉賓,分享戶外安全知識和自己的經歷。
晚宴當天,我穿著簡約的白色西裝。
站在臺上,看著臺下坐滿的人,沒有絲毫緊張。
我從沙漠的極端高溫說起,講到中暑的應急處理,再到如何辨別戶外潛在危險,最后輕輕提起自己的經歷。
“其實真正的危險,有時候不僅來自環境,更來自身邊人的冷漠與算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