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紛紛都期待著過年,也都盼望著來年能更好!
臘月二十九按照規矩要給親朋好友送年禮,關系好的朋友,親戚,以及女婿給老丈人家送東西,四樣禮必不可少。
這幾日姜嫻除了在家就是上山打獵。
郭縣令批準了一張行商令,而他家什么也不缺,她送米面肉酒四樣禮過去就顯得很一般了,既提前打過招呼要送點不一樣的獨特的年禮,那肯定要多用些心思。
姜嫻想起上次顧染清難產時候,說大南山深處一個山坳里都是人參,只怕百年份的人參還有不少,她早早起床鍛煉好,就喊醒糖糖,又準備了一笸籮的谷子,準備喂給那些鳥兒吃。
顧染清身子需要溫補,人參、黃精這些都是溫補的好東西,要是年份久一些那就更好不過了。
喬荀年后才去陳氏學堂教書,這幾日沒什么事也要跟著姜嫻一起上山。
三個人剛準備好,姜順德不知道從哪里搞回來一桶魚,他留了三條魚放進院子里的水缸里養著,其余四五條胖大的草魚在水桶里活蹦亂跳,他又放了十斤精米和十斤白面一刀豬肉放在簍子里,沖著棚子里的一家三口喊道:“嫻兒,一會和你女婿還有糖糖去一趟環溪村,把這年禮送去,明兒你們還要去縣城怕來不及,就提前去送!”
姜嫻有些奇怪:“啊?前幾天我給送不少東西回去了。”
按道理來說,女婿給岳父家送年禮,還真沒有媳婦兒給公婆送年禮的。
喬荀也跟著附和:“是啊,爹,家里那邊東西都夠,不用再破費了!”
姜順德沒好氣白了一眼姜嫻和喬荀。
“平時就平時,這可是年禮,若是你們住在自己家,那該是你們送來給我們,但如今女婿住在咱家,過年過節都不表示一下子,會叫旁人說咱們家沒有規矩。”
姜嫻俏皮地吐了吐舌,看向姜順德:“行,等回來我們就去送,我們三個人先上山一趟!”
姜順德立即板著臉催促:“現在就去,一會兒魚兒憋死了送過去不吉利,再說哪有下午才送禮的!”
“行行行,我現在就送過去,等送完回來我們再上山!”
姜嫻了解老爹,平時嘻嘻哈哈每個正行,怎么著都可以,但是一旦事關規矩禮儀,比誰都講究。
她走上前輕輕松松地提起一桶魚,背上背簍,轉身看著喬荀糖糖。
“你倆還愣著干啥啊,走啊!”
雖說這點東西一點也不耽誤她的力氣,但一直舉著也不妥當。
“阿娘,你真厲害!”
糖糖笑著小跑上前,昂著小腦袋詢問:“阿娘,需要我幫你拎什么嗎?糖糖力氣也是很大的哦!”
“不用,你一會小嘴甜一點,哄著你爺爺奶奶開心就成!”
“嗯嗯,我會的阿娘!”糖糖笑的眼睛如同彎彎的月牙兒。
姜順德又從屋里拎出來好幾包城中芙蓉軒里的精致點心,叫喬荀拎著回去,給王氏喬大山他們嘗嘗。
今年家中托了糖糖的福氣,能過一個很肥的年了。
雖說往年也不差銀子,但跟今年足足的底氣相比,那往年過得日子可就太差勁了。
喬荀推辭不得,只好道謝接過糕點,隨著姜嫻她們一塊回家去了。
環溪村,喬家。
趙氏上次帶著喬熹回來鬧騰過一次以后便走了,夫妻倆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環溪村,也沒有去趙氏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