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戲,荷荷正田田,昨夜夢聽窗雨細,今朝人弄曉珠圓,吟賦挑琴弦。”
劇情,亦隨著唱腔起,漸漸推進。
英臺自幼嬌慣養,執意求學性乖張。老妻愛女甚無狀,家父允她扮男裝。
乘車駕,走河山,終是遇那命中郎!
相逢才知是同窗,便作良朋相結伴。
三春柳飄,粼粼水搖。
那梁山伯,扯著祝英臺,笑的歡暢:“愿與兄拜天地、結金蘭,同心不移!”
那祝英臺,卻不理,暗傳心事他不曉,且自搴裳過小橋。
心中思量:“待到高燒紅燭夜,當驚喜,卻看兄弟是凰鸞,是凰鸞!”
這戲配著這樂,這劇襯著這情,極好!
蕭姑娘看入了迷,又朝嘴里塞顆糖,喃喃道:“真甜!”
也不知,是糖甜,還是戲甜,又或是她想起了心中那少年,便覺甜。
這霜庭樓內,千余看客,又如何沒被甜到!
小甜文!小甜??!真好看!
這就很好!
寫劇本的人,若是一心要埋刀,那就真是惡意滿滿!
騙進來殺,然后志得意滿看著觀眾們哭,他卻在笑!
狗編??!
而蘇瑾做事,向來認真,絕非照抄劇本。
也改了不少戲詞,更糅雜了前世多個版本的梁祝,有京劇,有越劇,亦有影視劇。
如何將這段故事,合理嵌到此界歷史中呢?
徐克版的電影,便是最好的答案。
東晉時期,五胡亂華,皇族南遷,士族南下,與江南土著世家的爭權便自開始。
豪門、寒門,階級牢不可破。
世家要通過聯姻來鞏固地位,又哪容得下兒女情長?
此界,何嘗不是?
五胡亂中原,大齊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