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去的地方有點遠。“老張說,“坐公交車吧。“
1978年的公交車還很少,等了快二十分鐘才來一輛。車票五分錢,林書明搶著付了兩人的車錢。
車子搖搖晃晃地開了半個多小時,終于到了目的地——蘇州老城區(qū)的一條小巷子。
“就是這里。“老張指著一個不起眼的小門面。
門口沒有招牌,只是普通的民居。老張上前敲門:“老陳,在家嗎?“
“誰啊?“里面?zhèn)鱽硪粋€中年男人的聲音。
“是我,老張。“
門開了,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探出頭來:“喲,張老哥,稀客啊!快請進。“
屋里很暗,墻上掛著一些字畫,角落里堆著些瓷器和銅器。
“老陳,這是我一個小朋友。“老張介紹道,“他有件東西想出手。“
老陳打量著林書明:“什么東西?“
林書明小心地取出青花瓷瓶。
老陳接過去,拿到窗邊仔細(xì)查看。他的表情越來越嚴(yán)肅,甚至拿出放大鏡來看底款。
“東西不錯。“半晌,他放下瓷瓶,“小伙子,這東西你是哪來的?“
“收破爛收來的。“林書明如實回答。
“有眼光。“老陳點點頭,“這是清代仿成化的青花瓷,雖然不是官窯,但民窯中算是精品了。“
“那能值多少錢?“林書明緊張地問。
老陳沉吟片刻:“說實話,現(xiàn)在這個時期,買賣這些東西風(fēng)險很大。我收了也只能放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出手。“
“我明白。“林書明說,“您就說個價吧。“
“這樣吧,看在老張的面子上,我給你三百塊。“
三百塊!林書明心里一喜,但馬上又擔(dān)心起來。加上身上剩的錢,也才三百出頭,離五百還差將近兩百。
“成交。“他還是點了頭。先拿到這三百再說。
老陳進里屋取錢。老張低聲對林書明說:“這個價格已經(jīng)不錯了。要是去國營文物商店,頂多給你幾十塊。“
“我知道,謝謝張大爺。“
老陳拿著錢出來,一張一張地數(shù)給林書明:“三百整。小伙子,以后有好東西還可以來找我。“
林書明接過錢,手都在發(fā)抖。這三百塊,在1978年是一筆巨款,相當(dāng)于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資。
告別老陳,走在回去的路上,林書明的心情很復(fù)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