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干著服裝買賣的李衛國沒有大富大貴,但也算混的身家殷實。
于是,他笑了笑,開口道:“干點服裝生意挺好,下海總比國營廠的臨時編制要強。雖說收入不如在廠里上班穩定,但勤勞致富嘛。”
一聽這話,李衛國抿了民嘴,只覺得有點發苦。
“嗨,姐夫,別提了,真要是能勤勞致富,那咱也不是懶蛋好歹也給他整出來個金山銀山。”
“可姐夫,你別下海容易,但真做起生意來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現在的服裝生意可是不好做啊,不像是頭兩年了,躺著就把錢掙了。”
“你不知道,姐夫,之前我拉著饑荒從國營服裝廠批發出來的衣服到現在還有五百多套呢,壓了快倆月了清不掉,都快愁死我了。”
李衛國越說,嘴里頭的苦水感覺越苦。
沒得辦法,誰能想到去年他李衛國下海干服裝生意的時候還掙了不少,以為是撿到了個金雞蛋呢。誰曾想到,這才不到一年的光景買賣就不好干了。
對此,陸子峰一笑。
他當然知道李衛國心里頭咋想的。
沒辦法,沿海地區發展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樣。
尤其是國家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之后,層出不窮的民營服裝廠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一茬接一茬。而內陸地區的國營企業還躺在前兩年的功勞簿上吃老本,還等著各地的經銷商如前兩年一樣一窩蜂的上前排著隊等著拉貨。
只可惜,國內的經濟環境發展日新月異。
沿海地區的民營服裝廠沖擊下大環境早就不是前兩年的樣子。等到國營服裝廠的東西賣不出去才后知后覺。
但就算是這樣可惜也晚了。
樣式落后,跟不上潮流,瞬間就被淘汰出了國內市場。
就算是國營廠降低了價格,銷量也大不如前,只能批發給如小舅子李衛國這樣的小商販,但就算如此,除了國營廠的金字招牌之外,生產的服裝落伍,在市場上自然沒有競爭力。
“不如我給你想個辦法?”
一聽這話,李衛國頓時就愣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