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就在離紅旗大隊不遠的鄰村。
晚飯時,幾杯黃湯下肚,年輕人嘴上就沒了把門,在親戚朋友面前吹噓起了自己在城里工作的見聞。
“……別提了,前兩天我們隊里還辦了個大案!”
他打著酒嗝,得意洋洋地說道:“抓了個紅旗大隊的,叫什么……陳興!”
“對,就叫陳興!”
“聽說是搞投機倒把,影響可壞了!”
“當時還是我跟我們副隊親自去抓的人,戴著锃亮的手銬,直接從招待所給拷走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個消息,經過幾個大嘴巴女人的添油加醋和藝術加工,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傳回了紅旗生產大隊。
而且,版本變得越來越離譜,越來越面目全非。
版本一,在村頭的大槐樹下流傳。
“聽說了嗎?”
“陳家那小子在城里偷東西,被人當場抓住,扭送公安局了!”
“聽說要判十年呢!”
版本二,在田間地頭的婦女們口中發酵。
“何止是偷東西!”
“我二姨家的外甥女的鄰居就在縣公安局門口看見了,說他跟人合伙騙錢,騙了好幾千!”
“現在人抓了,錢也全被沒收了!”
版本三,也是最惡毒,傳播最廣的版本。
“你們懂個屁!”
“我聽我城里親戚說,他投機倒把,情節很是嚴重。”
“說不定,是要吃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