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己便是大明最成功的藩王!他以藩王之身行靖難之事,最終坐上了這把龍椅!
如今你一個寒門學(xué)子竟敢在他面前,在他親自主持的選才大典上公然提出削藩?
這不是在獻策,這分明是在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當(dāng)年得位不正更是預(yù)言他的兒子們將會重蹈覆轍!
這已經(jīng)不是膽大包天了,這是在用自己的項上人頭去敲擊大明的國策警鐘!
李子城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他面無表情地將王敬之的卷子收起放在了所有卷子的最上面,而后轉(zhuǎn)身在一眾考生或敬畏、或嫉妒、或幸災(zāi)樂禍的復(fù)雜目光中捧著厚厚一沓試卷步入了講堂深處。
講堂之內(nèi)朱棣早已等候多時。他并未安坐而是在堂中負(fù)手踱步,龍袍的下擺隨著他的動作微微晃動無形的威壓充斥著整個空間。
“如何?”見李子城進來朱棣停下腳步,聲音聽不出喜怒。
“回稟陛下試卷已全部收齊。”李子城躬身將試卷高高舉過頭頂。
“其中有三十份堪稱優(yōu)等,臣已將其揀選出來置于最上,請陛下御覽。”
大太監(jiān)王景弘連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接過試卷,呈遞到朱棣面前的御案之上。
朱棣坐回椅上并未立刻翻閱。他只是靜靜地看著那高高一摞的卷宗仿佛在審視著大明未來的命運。
片刻之后他才伸出手隨意地從最上面拿起一份。
正是王敬之那份石破天驚的答卷!
朱棣的目光落在卷首只看了一眼整個人的氣息便驟然一變!
原本還算平靜的講堂溫度仿佛瞬間降到了冰點!侍立一旁的王景弘,只覺得一股徹骨的寒意從腳底直沖天靈蓋連呼吸都下意識地屏住了。
李子城垂手立于下方心頭猛地一緊。
來了!
朱棣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既無憤怒也無驚訝,只有一片深不見底的沉寂。他拿著試卷的手穩(wěn)如磐石沒有一絲一毫的顫抖。
可越是如此李子城便越是心驚。
暴風(fēng)雨來臨之前,總是這般寧靜得可怕!
許久朱棣才緩緩抬起頭目光落在李子城身上:“此卷,何人所作?”
“回陛下考生王敬之。”李子城如實回答。
“王敬之……”朱棣輕輕念叨著這個名字隨即又低頭看向試卷。他沒有再看那句削藩而是繼續(xù)往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