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隊伍拉開陣勢,那些來自各個方向的說話聲似乎更近了,也更喧嘩,再過了一小會,左右后三個方向的夜色里隱隱約約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
鬼火!
張老等人心中了然,那就是傳說中的鬼火。
鬼火越來越近,不過幾個眨眼兒的功夫,左右后三個方向的夜色中現出一長串燈籠,它們幾乎是用飄的方式飄近,等它們近前,人影綽綽約約的閃現,后方一隊來的是騎馬坐轎的人,還跟著護衛傭仆;左側一方來的是文雅人士,好似在踏青般的悠閑;右側一方來的則是尋常百姓隊伍,提鋤拿鐮刀的,挎籃子,還有挑柴的等。
三方夜行客男女老少都有,那些人衣飾各異,大體以舊式居多。
三撥夜行客越來越近,鬼火所照之處竟是青山綠地,那些人各自從穿梭在青草之中的路道上飄行,當距及車隊約十來米遠時竟相繼停下,各自就地休整。
后方隊伍兩頂轎子,十幾個騎馬的人,還有提燈籠提食盒等等的十數男女仆人,一律的滿清末年之民國初期的衣裝,當就地休息時奴仆們在地上鋪開青布,擺上酒食,生火爐煮茶水,從兩頂轎子里出來一位文士一位女子,優雅的行至青布上坐下說笑,那些騎馬的護衛環立在轎子和主人兩側,唯有面朝車隊一方無人守護。
車隊左方來的是一群著古漢裝的約是朱明王朝與其更早某朝的文雅人,提籠架鳥,像呼朋攜友在春游,后面跟隨侍從,它們停下后也取食盒飲酒作樂。
右則一方一看即知是尋常百姓,那些人家拖兒帶女,攜少扶老,停下后就地取石支鍋生火造飯,幾個約七八歲的稚童在嬉戲玩耍。
如若換個時間換個地方,三支人馬無論哪一支隊伍皆是一幅很美好的畫面,然而,此刻,張老和護衛隊一致很無語,這究竟要鬧哪樣?
群鬼取出酒食,酒香,飯菜香、茶香等味道一點一點的飄散,明知它們皆是異界客,那酒食也不是真的,那香味卻與現實中的香味一樣芳香四溢,引人垂涎三尺。
稍稍過了一小會,后方隊伍中的一撥人中的侍女們煮好茶,兩男女坐地品茶,喝完一盞茶,一位侍女抱琴而至,將琴交給那位女主人,女主人抱琴而撫。
眾人聽不清幾夜來客在說什么,而當那位女子琴音起,所有人幾乎人人都聽到了琴音,琴音飄裊,就如真樂一樣動聽。
在這樣的夜,有一曲清音相陪,無異于是件賞心樂事。
琴音飄飄,聽者不由慢慢沉醉。
“教官?”
狄朝海站在首長身邊,頭腦清醒,總覺得那琴音很刺耳。
“也只有你和我是清醒的。”冷面神輕輕的嘆息,動手摘下脖子上的天珠交給警衛:“這是迷惑人心志的幻音,你戴上這個去一趟,只需打斷琴音即可。”
“首長,這個您戴上。”狄朝海驚了一把,首長的護身符必定是小妹妹給的,他怎么可以戴?
“不戴護身符你到達不了目的,回來還我。這可是小閨女的寶貝。”
“是!”
狄朝海再不敢矯情,戴上護身符,飛也似的跑向后方,他一邊跑一邊看左右那方人馬,發現左右兩邊的夜行客們正慢慢向車隊逼近,不知不覺竟接近了好幾米,目測距人不足七米。
也在此刻,他猛然發現自己竟然能看清好幾米遠的地方,視野能達十幾米遠,目光所及之內是田,高高低低,他們的車隊停在相連的兩塊田里。
正游蕩著往車隊欺近的文雅人士,看到那個還能跑動的人,不由的交頭接耳,討論那人怎么還能跑。
后方隊伍中,有侍女附在撫琴女子身邊低語,那位女子撫琴的動作更快,琴音更美,令迷醉的人幾乎要睡著。
狄朝海只覺琴音更加刺耳,極限前進,幾秒間沖到張老一隊前方,抬手開槍,“砰砰”,沒有裝消音器,槍聲震耳。
硝煙之味,弧飄而散。
子彈咻的鉆進撫琴女子的身上,鬼影震了震,那美妙的仙樂嘎然而止,與此同時,撫琴女子的鬼影也變得薄弱不堪。
左右兩側的鬼們被槍聲驚到,嚇得齊齊停止逼近,琴音一停,后方鬼仆們嚇得驚慌失措,那男女沖過去抱住女子。
沉醉在琴音的活人,也好似大夢初醒,車內的人不由自主的望向車外,猛然發現那些外界朋友離自己好像更近了,暗中一陣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