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字他是知道的,歷史上被誅十族第一人,被老朱挖掘,朱允炆啟用,后在靖難之役后頭鐵硬剛朱棣被殺。
這也是自己原本規劃的路線之一,倘若不能死在老朱手里,日后也就和此人一樣,一定也能死在朱棣手里,而且還是為國為天下而死,也算是為義而亡,可以完美完成任務。
而眼下的方孝孺顯然是被朱煐給氣得夠嗆,臉色漲紅,正要言語,卻不曾想忽的聽到了老朱開口說話。
聽到老朱揶揄的語氣,原本惱怒的方孝孺瞬間冷靜下來。
他本就不是蠢人,雖然長久不在朝堂且性情剛正,可卻并不意味著他腦子不好使。
他心中暗暗思量。
倘若皇孫出宮是被蠱惑并非陛下授意,此番我上稟之后陛下得知當是震怒,可眼下卻沒有半點惱怒,這
方孝孺腦子一轉,立刻就意識到自己應該是被當槍使了,當即面色一變。
他當即抬頭看向老朱:“陛下,不知允熥殿下常住朱御史府中之事,您可曾知曉?”
老朱見方孝孺這前后的變化,心中暗暗嘆了口氣,看來這瓜是吃不上了。
當即干咳兩聲,點了點頭:“此事咱已經看了不少折子了,正想趁著今日朝會與大伙兒說說,允熥性子弱了些,這性子哪成?咱見朱愛卿性子剛正,正好能讓允熥跟著學習學習,由此便讓允熥出宮住上一陣。”
“朱愛卿的宅子也是咱賞賜的,府宅離宮門不過百步,回宮方便得緊,允熥住在朱愛卿府中與住宮中無異。”
老朱話這么一說,方孝孺臉色更白了。
他當即回頭看向了齊泰。
而這會兒的齊泰和黃子澄默默地低下了頭,壓根不與方孝孺對視。
以方孝孺的性子倘若是知道這朱允熥出宮是老朱下的令,那他必然不會多說半句,是以齊泰為了讓方孝孺能開口,也就采用了春秋筆法一頓渲染,著重說了一番朱允熥入住朱煐家中,而省略了老朱的態度,只是用了模棱兩可的,‘或許不知’,‘或受蠱惑’等詞。
兩人只是讓方孝孺打頭陣以此來吸引老朱的注意力,而眼下方孝孺的作用已經發揮,自然也就輪到兩人開口了。
齊泰當即出列開口:“陛下,方大人雖然不知全貌,可有句話說的好,這皇孫不住東宮卻住朱御史家中,于禮不合啊!”
“是啊陛下,臣也覺得此舉不妥。”
黃子澄也當即跟著站了出來:“方大人固然是不知全貌,可這天下人也是不知全貌啊,方大人今日所言或也成天下人心中所想,這眾口鑠金,三人成虎,陛下自可在朝中與方大人講清楚其中的關系,可又如何與天下人解釋?”
“允熥皇孫倘若不住東宮住在朱御史家中,哪怕朱御史家離宮門近,卻也是遭人話柄,惹人非議,頗為不妥。”
“此舉不光對允熥殿下的名聲有損,也有損朱御史的聲名,陛下也曾言說朱御史乃是大明肱股,如此肱股之臣,若是聲名因此受損,豈不惜哉?”
“黃大人所言甚是,陛下允熥殿下雖然性子柔了些,可培養允熥殿下也并非一定要住朱御史家中啊,莫不如讓允熥殿下繼續住東宮,讓朱御史時常入宮教習,如此也能起到一般無二的效果,且此法既不損朱御史的聲名,亦不損允熥殿下名聲,還請陛下三思!”
黃子澄說完齊泰說,兩人一言一語,一口一個方大人說的對,方大人思慮周全,拿著方孝孺當擋箭牌勸諫老朱。
兩人深知老朱的脾氣,勸諫亦以柔為主,反倒是與方孝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此一對比,反倒是顯出了兩人識大體了
而隨著黃子澄和齊泰說完,文官集團齊齊拜倒:“臣等請陛下三思!”
老朱坐在龍椅上看的分明,他執政二十多年了,這朝中的事,官員們的想法,他的心里大都有個數,眼下的局面或許尋常人看不清楚,可老朱心里卻是門兒清。
不過他沒有開口,而是轉而看向了朱煐所在的方向。
而這會兒的朱煐哪里有半點暴怒失智的樣子?他一臉玩味,目光在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以及眾多大臣的身上游走,顯然他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歷經八世,尤其是穿越大唐那一世,在朝為官多年,什么場面也都見過了,當齊泰和黃子澄一開口,朱煐就意識到了這背后的真正始作俑者。
顯然,這性格剛正的方孝孺被人當槍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