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自覺站在高位俯看著這一場殿試的百官,此刻不少人卻不由漲紅了臉,看著朱煐,面上滿是慍怒之色。
按資歷,他們已身居大明官場高位,哪怕是本屆狀元,在他們眼中也不過爾爾,天才如過江之鯽,未能兌現潛力的天才,尚不配與他們同列。
他們都是以看后生晚輩的角度看著殿內的考生。
可沒想到,朱煐一句話,直接開了地圖炮。
未入官場便如此群嘲未來同僚前輩?
“狂妄!”
“你何以便知我等不懂?”
百官之中,一人猛地出列開口,此人年歲不大,在這奉天殿百官之中算得上年輕,顯然也是一名大明官場上的‘天之驕子’。
朱煐目光落在此人身上,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怒意。
“你是何人?”淡淡詢問。
“本官黃子澄,洪武十八年探花,受陛下信賴,添為太常寺卿!”
黃子澄腦袋一抬,一臉傲意。
朱煐看著眼前的人,腦海里浮現有關黃子澄的信息。
這位倒確實不是無名之輩,史上留名,只是這留下的名卻不是什么好名。
黃子澄曾在宮中教授過朱允炆,是以在朱標去世之后,他與劉三吾,齊泰等一眾文官力推朱允炆上位,而在朱允炆成功登基后,對其更是予以重用。
黃子澄又力主削藩,逼的諸王不得不反,朱棣趁勢而起,奉天靖難。
不得不說,在靖難之役中,黃子澄為永樂一朝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眼下黃子澄的話,短短幾句卻暗含多個意思。
首先就是說自己是洪武十八年探花,意為他也是科考出身,且是殿試第三名,暗諷朱煐連入殿試都只是以末位入的殿試。
其次又提及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深受信賴。
最后又報了自己正三品的太常寺卿的職位,以官位壓人。
這要是一般的學子,早就被這樣的‘大人物’氣勢所懾,可惜,黃子澄面對的是朱煐
朱煐只是淡淡地掃了眼前的黃子澄一眼淡淡來了一句:“其他人姑且不談,至少你肯定是不配閱我卷子。”
“你未曾答卷,何以知道本官不配閱你卷子?”
“你都不配閱我卷子,我又何必答卷?”
“你”
黃子澄臉色漲紅,氣得一時語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