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母,黑云母。
礦石具砂狀結構、礫狀結構、粉砂狀結構、顯微鱗片泥質結構,即石英、絹云母、高嶺石、白云母、黑云母等礦物共同或各自組成的巖屑、礦物單體。
它們經水動力搬運后沉積下來,大部分磨圓度較好,顆粒的大小變化較大,其中粒度大于2毫米的為礫,粒度介于2~006毫米的為砂,粒度介于006~0004毫米的為粉砂,小于0004毫米的為黏土。
礦石為松散堆積構造,即各種礦物共同或單獨組成的砂、礫、粉砂、黏土松散而不均勻地堆積在一起形成的構造。
“好打嗎?”
“不太好打,存在斷樁的可能性?!?/p>
這些是不同密度的石頭,恰到好處的分割柔和、填充在一起,很密實,就像肌肉,而不是肥肉。
余磊看了采樣樣品,懂了。
王茂將這些樣品封裝到采樣罐中,留存。
“看來這片區域的地質結構比預想的要復雜?!彼钢鴰r芯中的斷層帶,“這里可能有輕微的斷層活動跡象?!?/p>
斷層帶的存在將直接影響到后續樁基施工的穩定性,必須提前預警,調整設計方案。
“我們這里做的是原位樁,直接在鉆孔里灌注混凝土形成樁體?!?/p>
王茂解釋道,“如果斷層帶太深,可能需要加密樁數,或者采用樁筏復合基礎?!?/p>
“施工工期要增加?!?/p>
“肯定會有一點影響,主要還是怕沉降?!?/p>
就是告訴你,安全最重要。
趁著鉆探暫停的間隙,王茂給余磊“現場教學”。
地質勘探不是走過場,也不是為了應付設計院的圖紙,它很重要。
基礎不打牢,房子就會塌。
這不是開玩笑的。
生活可以開玩笑,但是工作要認真,嚴謹。
王茂站在鉆機前,“它是我們整個工程的基礎,決定了結構怎么做、樁怎么打、基礎怎么選型?!?/p>
數據是工具,但人是決策者。把數據讀懂、讀透,然后做出合理的判斷。
鉆探不僅是打個孔、取個樣那么簡單,而是整個工程的“地基”,是所有結構設計的依據。
電廠有句口頭禪,“十年運行一場空,十年檢修成專工”。
堅持不懈的學習,就會有收獲,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