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靖凌乃是塞北王蕭佑平的四子,是名副其實的男兒身。
只是,他的母親是北蠻人,他身負北蠻血統,之前一直不受塞北王的喜愛。
更是被扔到京都當質子十年。
期間,多次遭遇刺殺,險些喪命。”
“他的引人關注,是在他成年之后。
一首醉里挑燈看劍,引得天下文人記住了蕭靖凌這個名字。
后來,因為漠西王聯合當時的大黎太子攻打京都。
又是他,站出來,死守京都城,得到大黎先帝的賞識。”
“除此之外,他與大黎熙寧公主有婚約在身,被封為駙馬都尉。
后來,京都發生宮廷事件。
他趁機逃離京都,在巖城起兵,才有了現在的靖凌軍。”
“如此說來,此子倒是有些令人刮目相看啊。”
貝亞聽著殿下之人的闡述,又掃了眼書信上的內容。
“作為文人,寫出來的字,為何是這般?”
“回陛下,臣知道一些。”
又是個文官走了出來:
“蕭靖凌雖頗有文采,但是極少親自寫字。
大多都是他口述,身邊之人代筆。
另外,他還弄出一種可以印刷文字的東西。
好像叫印刷板,上邊的字體都是一樣的。”
“報,啟稟陛下。
邊境大營和城池中,多了許多這種東西。
請陛下過目。”
貝亞身邊的宮官走下大殿,接過呈上來的紙張。
貝亞掃了一眼,面色微沉:“這是何意?”
他抬手示意宮官:“念給諸位愛卿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