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眼中,電廠是“大項目”,是“國家工程”,但他們的聲音卻無人傾聽。于是,他們選擇最直接的方式——堵路。
四方會談。
村民先提出訴求,他們并非無理取鬧:不是反對建設,而是要求公平。
三點訴求:
首先,生態補償:希望電廠能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彌補因吹填工程造成的沙蟲資源損失。
第二,就業安置:希望電廠或施工單位能優先雇傭本地村民參與建設或后勤保障。
再次,恢復生態:建議在廠區外圍保留部分灘涂區域,作為沙蟲養殖或采挖的“緩沖帶”。
龔經理和成經理共同參加的四方會談,他們將資料收集給北海領導班子上會討論。
條件一被否決,吹填海島屬于能源基地的土地,當地政府要落實自己的職責,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一條,他們會向集團公司匯報,由高層領導溝通。
二和三本身就在集團公司考慮內不是問題,集團公司給予北海公司一些自主權,就保安,廚師等后勤保障方面,先招聘一些附近的村民。
這屬于互利互惠。
當然,最重要的還在于跟當地鎮政府的溝通,這不,晚上安排了招待飯。
公司高層領導都參加了,甚至包括中層成經理和龔經理。
這也算是“協調機制”。
“啪。”外面的窗戶玻璃被砸碎了,余磊以為是一幫廣西古惑仔,等聽見了聲音,才發現是自己人。
“是張斌?”
“不,是成經理?”
這是啥情況?兩個人都喝醉了?最近真是奇了怪了,兩個人經常大半夜出去喝酒,反倒是龔經理正常上下班,也不外出了。
稀奇?
“有啥稀奇的?”莫清零做了個“噓噓”的手勢,他的意思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至于,龔經理最近突然笑聲歡語了,就像馬克沁機槍的發明,讓蒙古人載歌載舞一樣。
余磊感覺自己也“八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