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程內容不多核心思想卻只有八個字——
“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這八個字在講究門程來到位于國子監旁新辟出的翰林書院。書院的牌匾由朱棣親筆題寫龍飛鳳舞氣勢非凡。
他命人將那份章程用醒目的黃紙謄抄,而后親手將其張貼在書院門口最顯眼的位置。
一石激起千層浪!
消息如長了翅膀一般瞬間傳遍了整個應天府!
“聽說了嗎?新開的翰林書院出章程了!”
“何止是章程簡直是駭人聽聞!那李山長竟說入學不問出身,只要有才學便是乞丐的兒子也能進!”
“什么?這豈不是亂了綱常?我等勛貴子弟世代忠良豈能與那些泥腿子同窗共讀?”
“簡直是奇恥大辱!這李子城不過是個走了運的黃口小兒竟敢如此藐視我等!”
京城之中但凡有些家世的勛貴、官員府邸幾乎在同一時間炸開了鍋。他們自詡上流視身份血脈為天。
李子城的規矩無疑是在公然挑戰他們賴以生存的階級體系是在狠狠地抽他們的臉!
一時間那些原本等著將自家子弟送入書院鍍金的公侯伯爵們紛紛暴怒揚言絕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去受這份屈辱。
與勛貴們的震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群人的狂喜。
無數家境貧寒空有一肚子學問卻苦于沒有門路的寒門學子在看到這份章程后激動得熱淚盈眶!
“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
“不問出身,唯才是舉!李山長真乃我等再生父母!”
“我苦讀十年,終于等來了出頭之日!”
他們奔走相告,將李子城奉若神明。翰林書院門前,頃刻間便聚集了成百上千前來打探、詢問的讀書人,人頭攢動,將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面對勛貴集團的集體抵制李子城卻只是淡然一笑。
他站在書院門口對著那些或憤怒或質疑或看熱鬧的人群朗聲道:“諸位靜一靜!”
待人群稍安他才不疾不徐地開口:“本山長知道諸位對我這規矩頗有微詞。但我還是要說,翰林書院旨在為國儲才非為某家某姓的后花園!”
他環視眾人聲音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我不管你是王公貴胄還是販夫走卒。進了我這書院的門便只有一個身份!”
“另外還有一事要告知諸位。”李子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翰林書院初創,地方有限師資亦需精挑細選。故而第一期只招收一百名學生!”
“一百名?”人群中發出一陣驚呼。
“不錯,只收一百人!”李子城加重了語氣。
“明日辰時書院將在此地舉行入院考核,擇優錄取額滿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