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這新大明律記載之法,當真是讓微臣佩服不已。”
“若是以此法代替舊大明律,定然無錯。”
“不知道是何人撰寫的大明律,若是能有機會見一見,拜訪一二,微臣也無憾了。”
“只是具體該如何執行這個新大明律又是一大問題……”
大臣們無不是在看見新大明律的優越性后,毫不猶豫地選擇贊同。
主要是他們除了更換新的大明律太過麻煩之外,他們想不出其他的理由。
可問題是新大明律是真的好,也是真的適合大明,與之相比更換律法麻煩這件事,反而顯得微不足道了,也不能成為反對更換律法的理由。
“哈哈哈,諸位愛卿所言極是,為了能順利更換和執行新大明律,大明還需要重新劃分執法、執政部門的職責,除了現有的三司要進行改革之外,還需要在大明各處設立刑部、大理寺、提刑按察使司的分部。”
朱元璋眼看無人反對,當即趁熱打鐵,說出在更換新大明律背后的真正改革項目。
這可讓在場的文武百官們疑惑了。
“啟稟陛下,不知這執法、執政和三司改革又是何意?為何要設立那么多的分部?”
有大臣不解地問道。
也有一些大臣將目光落在了三司權力核心,也就是戶部尚書范敏、左都督徐達身上。
本來李善長該坐在御史臺左中丞這個位子上,但他深知能重新得到朱元璋信任不易,主動投身內閣不問權力,專理政事,故而御史臺左中丞之位如今還是空懸。
范敏此刻拿著手里的新大明律,心中犯起了嘀咕。
聽皇上的意思,似乎是要擴大三司的勢力,在全國范圍內設立那么多三司的分布,按理來說對他們應該是好事才對。
可范敏聽著朱元璋提及的執法、執政分離,總感覺沒那么簡單。
既是左都督又是軍機處長的徐達,倒是沒那么多心思。
反正這輩子他就跟著朱元璋打仗,對方要怎么安排,自己聽著就是了,難不成還能吃虧了不成?
“行了行了,看看你們那樣,連咱的新國策都聽不明白了,好好聽好了,什么叫作古往今來地方部門的局限性,什么叫作有法可依,依法治國!”
朱元璋看著鬧哄哄的文武百官,不耐煩地一揮衣袖,開始在那里指點江山。
整整一個早朝,文武百官都在那里眼巴巴地站著,聽朱元璋講解如何依法治國,從三皇五帝講到秦漢、唐宋,再到現如今的大明。
中間種種制度的優越性和弊端,都給他們羅列得清清楚楚。
文武百官們剛開始還聽得一愣一愣的,結果越聽越不對勁。
看著上方侃侃而談的朱元璋,他們彼此對視一眼,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我的發?”
“這還是那個苦農民出身的皇上嗎?怎么懂得比他們這些士族讀書人出身的大臣還懂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