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毫無節(jié)制的狂歡,結局早已注定。
當天朱高熾便因縱欲過度大病一場,高燒不退,咳嗽不止,病中甚至一度虛弱到連太醫(yī)遞來的藥匙都無法拿起,只能由宮女用小勺一點點喂入口中。
太醫(yī)院的院判診脈后,連連搖頭,私下對王淮說:“陛下這是油盡燈枯前的虛耗,再這么折騰,怕是……”后面的話沒敢說出口,卻讓王淮心頭一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趙貴妃。她雖也顯得疲憊,卻對皇帝那晚的“爆發(fā)”頗為滿意,只在錦繡閣靜養(yǎng)了兩天,便重新恢復了元氣,臉上甚至帶著幾分隱秘的紅暈。
見皇帝病倒,她每日端湯喂藥,倒也盡了幾分情意,只是眼底深處的那絲輕松,沒能逃過王淮的眼睛。
王淮沒心思理會后宮瑣事,他第一時間下令將李平逮捕關押,隨后匆匆來到皇帝的病榻前請命,請求嚴懲這個險些害死皇帝的太監(jiān)。“陛下,李平膽大包天,竟敢私獻禁藥,險些釀成大禍,依奴才看,當處以極刑以儆效尤!”
出人意料的是,朱高熾躺在病榻上,渾濁的眼睛望著帳頂,沉默了許久,才緩緩搖了搖頭,用嘶啞的聲音說:“李平……是忠臣,他也是為了朕好……不能殺好人。”
王淮愣在原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張了張嘴想爭辯,卻見皇帝擺了擺手,顯然不愿再提。無奈之下,王淮只能勉強應允:“奴才……遵旨,這就釋放李平。”退出寢殿后,他對著墻壁狠狠捶了一拳,憤憤不平地咒罵道:“李平這孽畜,罔顧君上安危,遲早不得好死!”可罵歸罵,君命難違,他只能讓手下將李平從刑房釋放,只是暗中記恨上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太監(jiān)。
幾日后,朱高熾精神稍好,便讓人把李平傳到病榻前。李平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額頭磕得通紅,嘴里不停念叨:“奴才該死,奴才驚擾陛下龍體……”朱高熾?yún)s示意他起身,態(tài)度異常和藹,甚至讓宮女給李平賜了座。
在朱高熾看來,李平雖魯莽,卻實實在在幫了自己——那枚藥丸讓他短暫體驗到了年輕時的力量感,讓比自己小二十八歲的趙貴妃徹底沉淪在歡愉中,那種征服感是他許久未曾體會過的。這份短暫的“回春”讓他找回了帝王的自信,即便因此病倒,他也不覺得李平是罪魁禍首,反而有點喜歡這個“辦實事”的太監(jiān)。他拍了拍李平的手,虛弱地說:“你也是一片忠心,往后……好好當差。”
李平受寵若驚,連忙再次跪地謝恩,心里卻暗自慶幸自己賭對了。而站在一旁的王淮看在眼里,氣得暗自咬牙,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李平因禍得福,心中對權力交替的緊迫感又深了幾分——這位老皇帝的心思,真是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了。病榻上的朱高熾望著窗外的春光,臉上露出一絲滿足的笑意,渾然不知自己的縱容,正讓這深宮的權力漩渦愈發(fā)復雜。
太子朱瞻基在東宮接到王淮的密報,得知父親因服用李平獻上的藥物縱欲過度、病危臥床,頓時驚得從椅子上站起身,臉色都變了幾分。他萬萬沒想到父皇竟荒唐至此,連忙回到書案前,提筆寫下一封奏折,字里行間滿是焦急勸誡:“父皇乃萬乘之尊,龍體安康關乎天下安危,望父皇愛惜身體,遠離傷身之物,勿再因一時歡愉而透支精力……”寫完反復斟酌數(shù)遍,才讓人火速送往錦繡閣。
朱高熾正靠在病榻上養(yǎng)神,由趙貴妃捧著奏折輕聲朗讀。聽到“勿再因一時歡愉而透支精力”一句時,他猛地睜開眼,氣得胸口劇烈起伏,花白的胡須都在不停顫抖,一把搶過奏折扔在榻上:“管我!他一個做兒子的,竟敢管起老子來了!”病中的怒火讓他呼吸都變得粗重,咳嗽了好幾聲才緩過氣來。
他指著火爐對趙貴妃下令:“把這奏折給朕扔進去燒了!簡直豈有此理!”又賭氣般地補充,“朕就是要與貴妃享盡人間極樂,哪怕少活幾年也甘心,誰也管不著!”
趙貴妃卻捧著奏折遲遲不動。她心里的算盤打得門清——皇帝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顯然時日無多,這天下遲早是太子朱瞻基的。
此刻若真把太子的奏折燒了,無異于當眾打未來新帝的臉,等朱瞻基登基,自己和兒子朱瞻崅第一個沒有好下場。她眼珠一轉,柔聲勸道:“陛下息怒,太子也是一片孝心,只是話說得急了些。這奏折臣妾先收著,等陛下氣消了再看也不遲。”
朱高熾當然不肯罷休,連連搖頭。
趙貴妃于是假裝答應,轉身卻悄悄把奏折交給心腹太監(jiān),讓他原封不動地送回東宮,只對皇帝謊稱“已然命令太監(jiān)燒毀”。
朱瞻基收到退回的奏折,又從貴妃的貼身太監(jiān)口中得知父皇曾下令燒毀奏折的經(jīng)過,心中頓時了然。
他摩挲著奏折上未被火舌觸及的字跡,對那位美麗卻聰慧的趙貴妃生出幾分好感——這個女人不僅懂得討皇帝歡心,更拎得清局勢,知道在關鍵時刻給自己留余地,倒是個聰明人。
放下奏折,朱瞻基的神色漸漸凝重。父皇對勸誡的抗拒、對享樂的偏執(zhí),與其說是賭氣,不如說是一種消極的放縱。他敏銳地察覺到,這種近乎破罐破摔的態(tài)度,恰恰說明父皇已隱約預感到自己的大限將至,才會如此不管不顧。這意味著,權力的交接已近在眼前,自己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與此同時,越王朱瞻墉也從宮娥的竊竊私語中聽聞了父皇因縱欲大病的消息。這個常年活在太子光環(huán)下的嫡次子,心中忽然冒出一個“火中取栗”的邪惡念頭。他在王府密室中來回踱步,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光芒:“父皇病重,太子忙著準備繼位,正是天賜良機!”他計劃暗中聯(lián)絡對太子不滿的勛貴,趁亂調(diào)動府中護衛(wèi)發(fā)動叛亂,一舉殺死太子、囚禁父皇,逼迫朱高熾退位為太上皇,自己則登上那張夢寐以求的龍椅。
這個瘋狂的念頭一旦生根,便如野草般在他心中蔓延。他甚至開始荒謬地幻想,等自己登基后,就把那位讓他魂牽夢繞的趙貴妃扣押下來,逼她改姓名、入自己后宮,讓這位父皇的寵妃變成自己的女人。越想越激動,他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杯都翻倒在地:“這天下,未必就只能是朱瞻基的!”
紫禁城的風漸漸變得緊張起來。病榻上的朱高熾仍在與趙貴妃尋歡作樂,對潛藏的危機渾然不覺;東宮的朱瞻基一邊處理朝政,一邊暗中布局,等待權力交接的時刻;而越王府中,一場顛覆朝局的陰謀正在悄然醞釀。各方勢力在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涌動,一場圍繞皇權的較量,已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