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大氣層內的高速飛行階段,渦輪噴氣發動機停機,超燃沖壓發動機點火,繼續提供動力。
抵達卡門線附近的無氧環境后,則由火箭發動機負責接下來的航程。
與一般的火箭發動機使用化學燃料不同,穿梭機使用電力蒸汽動力系統,通俗的講就是燒水,利用高壓水蒸氣的反推力實現在大氣層外的高速飛行。
此外,機庫里還放了一個大家伙,也就是鶯要求的紀念品——導彈發射車生活艙。因為塊頭太大,實在沒地方放,只能放到機庫里。
飛船機腹的兩個側面,還各安裝了2座大型高能激光發射器,用于近距離攻擊或者防御。
接下來是飛船尾部,這里主要容納了燃料倉、能源系統和推進系統。
燃料倉儲存的燃料,占絕大部分的,是水。
你沒看錯,就是水。
要論地位,水在這艘飛船上是名副其實的一哥。
人工黑洞的燃料,主要是電解水產生的氫氣分子,通過不斷的投入黑洞內,產生霍金輻射推動飛船前進。
飛船內呼吸需要的氧氣,也是通過電解水產生。
載人穿梭機的火箭發動機燃料,也需要水作為燃料。
最后,水還是聚變反應堆的冷卻劑。
飛船的能源系統,使用了一臺二級小型聚變反應堆,帶動4臺磁流體發電機進行發電。
余熱利用燃料倉里海量的水進行吸收。
燃料倉內的水溫達到一定閾值后,水泵啟動,將高溫水轉移至遍布飛船的熱管內,利用飛船面積巨大的外層合金面板作為散熱片進行散熱,冷卻后的水,再循環回到燃料倉。
120萬噸的飛船整備質量,其中水就占了80多萬噸。
不夸張的說,這就是一艘水船。
最后,推進系統,主推進當然是人工黑洞,輔助推進采用了8臺改進型的多通道電推引擎,使用氫離子作為推進工質,單臺推力達到了8000牛。
此外,還有遍布飛船各處的共300多個小型姿態控制電推引擎,就不多介紹了。
上午10點,出發的時間到了。
礫巖坐在“甜筒號”的駕駛座上,正在和地面進行最后的發射前同步。
除了礫巖以外,其他眾女已經進入了冬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