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豬崽價格可不低,十來塊!
還有豬得吃吧?
糧食?沒有!
有也舍不得。
豬草?也沒有!
干旱一年多了,路上的哪兒還有草。
就這樣,四處溜達(dá)的孫林成了這條路上的亮點(diǎn),周圍的人群腦中都有一個問題。
“這孩子餓成這樣了咋還這么有精神?”
孫林卻對這些眼光視而不見,精神力一掃反而突然對一對老農(nóng)背簍里的東西產(chǎn)生了興趣。
“大爺、大娘,趕集去呢?”
孫林湊到旁邊打了個招呼。
大爺背著個背簍、大娘則手挎著一個竹籃,兩人穿著黑色襖子,上面打滿了補(bǔ)丁,花花綠綠。
下身一件灰色長褲,腳上一雙黑色布鞋。
孫林聽到兩人走路時傳來的摩擦聲,不用精神力探查就知道兩人上身和褲腿絕對塞了不少茅草。
這種事在這個年代并不稀奇,這還算好的,還有件出門的衣服套著。
好多村民家里就那一兩件衣服,一家人換著穿,誰出去辦事誰穿。
很多七八歲的孩子還穿著開襠褲呢。
孫林也取笑不上人家,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兒去,也就是他年輕人火力壯些,不然這三月天的他也得塞茅草。
“哎,是咯,換些吃食,你也是啊?”
大爺應(yīng)道,旁邊的大娘對著孫林笑了笑
“是啊,換些東西,大爺是賣啥呢?”
孫林精神力看著背簍里面的東西,越看越稀奇。
現(xiàn)在北方村民都這么野了嗎?黑熊崽子裝筐里去賣?
“你要看看嗎?一條狗崽子,還有只老母雞和一些雞蛋。”
大爺一邊說著一邊掀開背簍蓋。
“大爺你搞錯了吧,這不是熊崽子嗎?”
這小家伙怎么看也是熊崽子啊。
“什么熊崽,這是黑熊狗,很少見的。”
大爺沒說話呢旁邊挑著擔(dān)的漢子倒先說了聲。
“黑熊狗?黑熊犬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