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在《夢溪筆談》就寫過: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為之。
同時在四川一些地方,百姓們會開掘地面獲得一種會燃燒的油氣,用其煮沸鹵水熬制井鹽。這種油氣大部分是天然氣,少部分是輕質石油。
鄜、延境內,指的就是明代陜西延安府的鄜州和延水。后世有個延長石油集團,具體產量不清楚,但肯定是在開采。
可是后世能開采不見得明代也能開采,如果不是埋藏的深度比較淺,怕是知道位置也無能為力,技術設備都不夠,根本挖不出來。
但洪濤認為可以挖出來,因為他在一份題本中看到了相關描述。有個叫畢懋康的陜西巡按匯報工作時說,在延水附近有百姓以石油代替煤,一到冬天就燒得烏煙瘴氣,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臭味。
聽聽,窮苦百姓已經能用石油采暖了,肯定不會太難獲取。山西巡按畢懋康當即被召回京師,根據他描述的細節確實是石油,且埋藏很淺,有些干脆自己流了出來,天長日久形成一片片黑色的湖泊,魚蝦不生、飛鳥不落。
“臣仿效宋朝沈括用石油制墨,效果頗佳,若是能長久為之定會重現延川石液!”當洪濤隨口一問石油除了燃燒取暖還能不能利用時,畢懋康毫不遲疑的獻上一策,眼神里充滿了希冀。
“哦!比徽墨如何?”做為一名巡按御史能親自下基層做試驗,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動手能力應該算很不錯的。但洪濤并沒太往心里去,畢懋康是歙縣人,家鄉就產徽墨,又善于繪畫,會制墨很正常。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各有千秋,臣還未來得及比對,實難下結論。不過臣已經想好了采集之法,請陛下過目……呃,有勞公公了!”
能被皇帝單獨召見讓畢懋康很興奮,一聊起制墨那就更激動了,差點忘了禮數,直到被王承恩擋住才意識到不該手遞手的把東西交給皇帝。
王承恩遞上來的是個題本,八折,但打開之后上面沒有多少文字全是圖畫,畫的不是山水風景,也不是飛禽走獸,而是一臺機械。
猛一看挺熟悉,非常像后世的壓水井。仔細一看,可不就是壓水井,只不過把鑄鐵原件換成了竹筒和木頭,手柄改成了蹺蹺板模樣,由兩個人輪流踩踏。
“……這是你想出來的?有點意思,給朕講一講源自何處,又該如何使用。”
洪濤的完)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