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為至少有七成庸才、蠢材、廢材晉升上位,剩下三成里大多也是心術不正、貪圖財貨之輩。讓他們去地方任職著實對不起當地百姓,可朕明知此舉不妥為何還要這么做呢?”
這次洪濤沒慣著,抬腿就是一腳,踹在王安肩膀上。力道還挺大,直接把人給踹倒了,等王安帶著一身浮土站起來才繼續剛才的話題。
“奴婢愚鈍,不敢揣摩圣意。”挨了一腳,王安卻覺得無比輕松,只要能避開那個怎么回答都是大不敬的問題,再挨十腳都是賺。至于說接下來該怎么回答,很簡單,不知道就成了,是真不知道。
“有兩個人,一人舉著長刀向你脖子劈砍,一人拿著竹槍刺你小腿,先躲哪個?”本來一句兩害相較取其輕就能完美表達意思,可洪濤非要舉例說明。
不是他碎嘴子病加重了,而是這句話在大明時期還沒出來,古人不見得能馬上聽明白,更不見得能馬上聽懂,講解起來反倒更麻煩。
“奴婢懂了,此乃權衡之術……只是……”王安果然聽懂了,還給出了正式名稱。實際上這種手段也不是太新鮮,萬歷皇帝就經常用,不上朝冷暴力就是權衡利弊之后的無奈選擇。
可是和萬歷皇帝比起來,這位新皇帝玩的有點大了,居然用地方官員的選擇權當籌碼與朝廷各派官員們互搏,風險太高。
而且他還想不出皇帝如此做的真實目的,贏了,無非就是讓國庫每年少支出一部分,但也落不到內帑里。一旦輸了就是滔天大禍,會直接動搖皇帝的寶座。
“沒有只是,記住朕的話,睜大眼仔細看、絞盡腦汁仔細想,大膽一些,總有想明白的一天,到時候就可以接替掌印一職了。
現在去都察院和吏部要這次外察的名單,朕的苦日子到嘍,你也不能閑著,同陳矩一起按照名單把東廠和錦衣衛的密報全找出來。”
王安想說又沒敢說的話,洪濤已經知道是什么內容了。沒錯,在治理國家時京官只是決策層,真正具體實施的全是地方官員。他們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政策的落實情況,還有各項統計數字的真偽,地位非常關鍵。
說的夸張點,如果把朝廷里四品以上的官員全辭退,國家機器依然能運轉,要是把地方官辭掉一半,這個國家就散架了,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但想做出大的改變,目前必須得到官員集團的支持,也就必須得付出代價。洪濤就是要搏一把,看看這些不太合格的地方官員到底會不會在自己掌控一定實權之前動搖整個國家的根基。
好消息是大明帝國的體系還沒完全爛掉,御史言官包括錦衣衛、東廠依舊能發揮部分作用。壞消息是如此一來自己又多了個勁敵,皇家宗室!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