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城這番話擲地有聲,坦蕩真誠。
朱棣臉上的陰云漸漸散去,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李子城此前所為確令他惱怒,但此刻見他處處以皇家聲譽為重,心中那點不快也消了大半。
他屈指,輕輕叩了叩龍椅扶手:“陳子城,抬起頭來。”
李子城依言抬頭,卻見大太監王景弘已手持一卷明黃圣旨立于階前。
“李大人,接旨吧。”王景弘尖細的嗓音響起。
李子城心頭一跳,連忙伏地叩首:“臣陳子城,恭聆圣諭!”
王景弘展開圣旨,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天命,撫馭萬方,夙夜孜孜,惟以興文教、育賢才為念。今海宇漸寧,當廣開庠序,陶鑄菁莪。特于京師設立翰林書院,延攬天下英才,為國家儲棟梁之材”
“然書院初創,需有德才兼備之士擔綱主持。禮部郎中陳子城,品性端方,師承大儒,才思敏捷,學養深厚。特命爾為翰林書院首任山長,仍領禮部郎中職銜。望爾謹守師道,為天下學子楷模;厚德載物,引世間讀書人步入正途。旨到之日,即刻赴任,不得有誤!欽此!”
圣旨宣畢,余音猶在殿中回蕩。
李子城仍跪伏于地,一時未能回神。
這結果,遠出乎他預料!
他本已做好最壞打算,以為能保住翰林院編修之職已屬萬幸,從此遠離權力中心。
卻不料,陛下非但未削其職,反將這新設書院的山長重任托付于他,更令他繼續執掌禮部郎中之職!
這意味著他不僅手握實權,更可享有雙份俸祿,出入宮禁亦將暢通無阻!
巨大的反差,令他一時怔立當場。
見李子城久未回應,侍立一旁的大太監王景弘微微俯身,低聲催促:“李大人,還不快快領旨謝恩?”
李子城如夢初醒,連忙叩首,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微臣……領旨!叩謝陛下天恩!”
他雙手恭敬地接過那卷明黃圣旨,沉甸甸的分量壓在掌心,心緒難平。
御座之上,朱棣看著他這副模樣,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朕本欲奪你官職,以儆效尤。然思慮再三,放眼朝野,能擔起這書院山長之責者,除你陳子城外,竟難覓第二人!”
他頓了頓,目光深邃:“再者,禮部本就掌管天下文教、科舉選才。如今設立翰林書院,正是禮部職責所系,由你這位禮部郎中親自掌管,再合適不過。”
李子城將圣旨鄭重收入懷中,挺直腰背,肅然道:“陛下厚恩,微臣必當竭心盡力,不負所托!”
“嗯,”朱棣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將這書院交予你,不僅是要你督導天下學子,更要你……為大明,為朕,好好教導、栽培未來的國之儲君與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