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蛋準備了筆墨紙,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起先是主要讀書,勻出些時間寫寫,從他第一次把手稿送到書肆,掌柜看得兩眼放光,讓多寫一些,這一定能賣,能賣得比誰都好。
這話不是瞎說的,掌柜有憑有據。
他為什么敢斷言?
因為其他人從通政使大人身上取材的時候都不敢寫得太像,怕傳出去招大人不喜,惹出禍事。這個衛大順是個人才,他是衛成的大侄子,從小聽著叔叔的故事長大,故事的開頭還原度就很高,哪怕內容還不多,已經看點十足。
掌柜看過一些話本子,覺得這要不紅天理難容。
為啥?
這衛大順真情實感拿他叔叔當主人公,用的儼然是一種大義滅親式的寫法,特別真實的還原了衛成的故事,同時也還原了衛大衛二兩兄弟的心態。
掌柜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夸了這個話本,讓他多挪出些時間來寫,跟他合作,看能賣出多少給他抽成。
光這么說感覺還不足以激勵對方,掌柜同他立了字據,又送他好些筆墨紙,讓他抓緊,掙錢不等人。
毛蛋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被這么肯定之后,他干勁提起來了。答應說回去就寫,十天后再送一部分來,又說他叔的故事比較長,恐怕要一兩年才能寫完。
這有什么關系?
邊寫邊賣唄,以后等全部寫完了再重新裝訂,還能賣個全本。
書肆那邊給毛蛋畫了天大個餅,準備認真同他合作,大家一起發財。毛蛋本來平衡分配的時間就往創作傾斜過來,鎮上學塾又沒什么旬考月考,夫子頂多布置一些功課。察覺到衛大順最近不太用心,夫子同他提了兩回,看他還那樣就搖搖頭沒再去管。
反正是私人辦的學塾,交上束脩就能來上課,能有什么硬性要求?
毛蛋寫得就很有滋味,看書肆那邊非常滿意,他更有成就感……這時衛成還不知道他當了大侄子話本小說里的主角,更不知道他侄子即將把那玩意兒賣遍全宿州,完全想不到這跟著就要成為說書的唱戲的素材。
他在干啥?
他與同僚在宮中陪皇上過團圓節,這次還是沒帶宣寶福妞,事實上他連硯臺都不想帶的,是皇上提起來。
到中秋這會兒,京中早已經轉涼,醞釀了一整個熱天的立后事件還沒落幕,沒有任何一方具備壓倒性優勢,皇上是怎么個想法暫時也看不明白。
這時候有人想到從衛成這邊走走關系,倒沒想給他送禮,是想通過夫人之間的往來,同衛家套近乎。許多人都看出來了,衛成他對皇上有相當的影響力。有些話,別人說皇上不會聽,是他說的皇上會聽。
因為這個前情,姜蜜一到宮中就接收到許多好意。
開宴之前夫人們聚一起賞桂,話題就經常帶到姜蜜這邊,不斷有人同她搭話。夸她兒子教養得好,問平常是怎么管的?又問她平常都做些什么?怎么不見外出走動?
“衛彥是老爺教的,我只不過偶爾說一說人生道理,多數時候不太管他……”
姜蜜還沒說完,就有人問:“以后能下帖子請你出來玩嗎?京城里月月都有聚會,卻總不見你。”
“我什么也不會,去了旁人還得想方設法顧全我顏面,能玩得開心?”
就有個將軍夫人笑了笑:“我也不過勉強認幾個字,別說拿書,看個賬冊都頭疼,怎么誰還看不起不會寫詩作詞的?沒文采就不能出門?”
旁人趕緊說沒有。
“沒出閣的姑娘家才愛辦詩會,咱們湊一塊兒聽戲逛園子吃點心,說些家常談點稀奇事罷了。”
“從前與你不熟,也不好意思貿然下帖去請,往后可得多來往。”
“……”
哪怕她看出有些太太是刻意來套近乎,姜蜜還是應了。這種場合也不好拂人面子,真請到不想去再找說法唄,使人跑腿去賠個不是也沒什么,誰說請到就一定得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