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近嬴政時,一個厚厚的軟墊就鋪到桌案邊,等他隨時坐下來。
他和嬴政嘰里咕嚕時,趙高查看完炭火,又給他送了一盞梨湯。
李世民嘗了一口,溫度剛剛好,正適合入口,他實在沒法昧著良心說湯太燙,借此發(fā)作趙高。
“宦者令說趙高為人殷勤,手腳麻利,辦事妥帖,照顧孩子應(yīng)當(dāng)沒問題。可你卻并不喜歡他。”嬴政若有所思,“可有什么緣由?”
“呃……”李世民支支吾吾。
死腦子,快想啊!
嬴政看向蒙毅,安靜如兵俑的少年中郎垂首作答,把今日發(fā)生的事原原本本匯報給上司聽。
“趙高欲涉冰為你取銀彈,你因此不悅?”嬴政忖度著,“你覺得不妥?”
“水深冰薄,履冰危險。”李世民斟酌著言辭,試圖把他內(nèi)心所想盡可能準(zhǔn)確地表達(dá)出來,“蒙毅就沒有,主動提出,為我涉冰。”
蒙毅一驚,忙道:“臣失職……”
“不,我沒有怪你。”李世民毫不在意,嬴政也絲毫沒有變色,微微抬手,打斷了蒙毅的請罪,繼續(xù)專心聽孩子議論。
“我是說,蒙毅知道冰薄,且已經(jīng)告知與我,那趙高呢?他明知道危險,卻主動為我涉險……”
“你不喜歡?”
“我不喜歡。”李世民肯定道,“他若是因此落水,是誰的錯?”
這原是一件很小的事,呂不韋送了金弓銀彈,貪玩的公子把彈珠彈到湖面的冰層上,盡職盡責(zé)的小吏想為公子取回彈珠,履冰而去,不慎踏碎薄冰,墜入湖中。
但是,倘若小吏因此而死,算是誰的過錯?
“趙高愿為你涉險,你不喜歡;蒙毅沒有為你涉險,你反而覺得很好?”嬴政越想越覺得這孩子有意思。
“彈丸不過,區(qū)區(qū)玩物,哪怕是銀制,如何配與蒙毅,相提并論?”李世民理所當(dāng)然道。
蒙毅不由動容:“公子……”
“只是拿你,舉個例子。”幼崽表述的重點從來與蒙毅無關(guān),他只是個對照組,就像“別人家孩子”里的那個孩子。
“我不覺得,趙高是在,盡忠。我以為這是,邀名媚上,陷我于不義。若他落水而亡,史書會記載我,玩物喪志,草菅人命。”李世民總算把自己的意思表達(dá)完了,還補問一句,“我說的,夠清楚吧?”
夠清楚了,不僅嬴政明白了他的顧慮,連旁聽的蒙毅也完全理解了。
“你很在意人言和史記[1]?”嬴政不以為然。
“你不在意?”李世民反問。
“不過浮塵而已。”嬴政淡定道。
“是嗎?”李世民扶著桌案爬起來,在兩人不解的目光里,走到蒙毅身后,捂住了中郎的耳朵。
然后他對著他父親貼臉開大,悠然道,“倘若史冊記載,有一位王者的母親曾是邯鄲倡優(yōu),國相的姬妾[2],而那個王者,是國相的私生子呢?他也能毫不在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