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欒書更加小心謹慎,不爭不搶,終于在晉景公時代,熬到了中軍將這個晉國自國君之下的第一把交椅。
在中軍將這個位置上,哪怕你不想?yún)⑴c權力斗爭,但權力斗爭還是要找上你的。為了在權力斗爭中不被斗死,那就得去斗死人家。
就算是在這樣的權力斗爭中,欒書堅持在選邊站隊上的謹慎,至少是做到不顯山露水。
所以,當趙氏、屠岸氏、郤氏這三大家族先后被滅族時,處于主導角色的,都是國君,而不是欒書這位執(zhí)政的中軍將。
這正是欒書超凡的政治智慧!
只有胥氏家族被滅,那是欒軍作為中軍將必須站在風口浪尖的擔當。滅了胥氏家族,對欒書來講是沒有任何政治風險的。
關于弒殺晉厲公,也許一開始欒書根本沒有這個念頭。但當他和荀偃同時在朝堂被捕,并差點被殺,欒書這才下定了決心:既然伺候不了這個國君,那便另立一個吧。
于是,晉國的歷史就有了欒書和荀偃聯(lián)合弒殺了晉厲公的事件。
哪怕是這樣的事件,欒書還是找到了可靠的盟友,荀氏家族。
在權力斗爭場上,欒書表現(xiàn)的是一個陰險毒辣的政客,這也是欒書在歷史上留下的污點。
可以說,這也是歷史上許多政治家的污點,不可避免的污點。
因為,這是權力斗爭!
權力斗爭中,不單單是個人你死我活的斗爭,在春秋各諸侯國里,尤其是晉國這樣的諸侯國家,權力斗爭往往意味著整個家族的你死我活!
那些代表著家族、成為家族宗主的政治人物,怎么可能為了在乎這樣的歷史污點而伸出脖子讓人砍呢?
晉國中軍將欒書,如果我們不談權力斗爭,而是站在其他的角度去看這位晉國歷史上的大牛人,我們會發(fā)現(xiàn),欒書真的為晉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先是在對齊鞍地之戰(zhàn),徹底將齊國打服將!
然后,借著與楚國短暫和平之際,北掃赤狄,徹底消滅了赤狄余部!
再然后,西征秦國,組織的十二國聯(lián)軍將秦國徹底打得數(shù)十年內不敢進犯晉國!
在欒書擔任中軍將執(zhí)政晉國期間,晉國傳統(tǒng)三大敵人只剩下了一個南方的楚國。
對于強大的楚國,正是在欒書執(zhí)政期間,奠定了晉國長期壓制楚國的戰(zhàn)略基礎。
首先是一場鄢陵之戰(zhàn),一雪泌地之戰(zhàn)敗于楚國之恥!
然后,重用楚國叛臣巫臣,東聯(lián)吳國,從此為楚國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東面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