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能回來了,可是能回來了……”林氏哭得泣不成聲。
“娘子,這是好事,你應(yīng)該高興啊,哭什么。”徐熹勸慰。
“不對,這事不對勁啊。我娘家的流放之刑,是御筆親批,皇上怎么可能收回成命,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不跳字。林氏顧不得擦眼淚,緊緊地盯著徐熹,“而且,我看相公你臉色也不大好,相公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娘子,你真是有一顆七巧玲瓏心。”徐熹感嘆。
“你快說啊,急死我了。”林氏焦慮。
“岳父曾經(jīng)是三皇子的老師。”徐熹說。
“有人要害三皇子?”林氏猜測。
“恐怕是這樣。”徐熹回答。
“三皇子有什么可害的?生母早喪,也從不過問朝廷事。我記得小時候見過他,很是灑脫的一個人。一次兩次都是天家子孫互相傾扎,總拿無辜的人作筏子。”林氏說。
“天家的子孫怎么可能對權(quán)力一點都不在乎。”徐熹感嘆。
“最近也沒聽到京城有什么風(fēng)聲啊?三皇子一個閑散王爺,無兵無權(quán)的,害他也沒什么用啊。”林氏繼續(xù)。
“這件事不好說啊,我也是云里霧里,看不透啊。”徐熹迷惑。
“不行,我得寫信給我爹,一定要少安毋躁,這可是要命的事兒。”林氏很堅決。
“我的意見和夫人一樣。再等等,聽說皇上身體越來越差了。”徐熹很小聲,“不管哪位皇子繼位,都會安撫學(xué)子。到時候,夫人一家團聚就不是奢望了。”
“會有那么一天嗎不跳字。林氏眼角shi潤。
“會的,一定會的。”徐熹安慰林氏。
夫妻兩人壓下心中種種焦慮,不安的睡去。麗姐兒翻了身,一雙眼睛在黑暗中閃閃發(fā)亮。
麗姐兒在這半個月中,從趙嬤嬤與林氏,徐熹與林氏的對話中,大致弄明白了家中情況。
徐熹出身蜀州的名門望族,自小喜讀書,小小年紀(jì)便中了舉人。十五歲本要上京赴考,結(jié)果徐父,也就是麗姐兒的祖父病逝。徐熹只好在家守孝三年,再赴京趕考。可哪里知道,守孝期間,徐母傷心過度,郁郁而終。徐熹逢父母喪,大病一場,心境不同以往。幸好徐熹的祖父在一旁開解,徐熹才漸漸好轉(zhuǎn),只等守孝六年后,赴京趕考,光耀門楣。
徐熹的祖父,徐淳,字永平。是先帝年間的狀元,三十歲不到就任朝廷二品封疆大吏。兒子去世,深受打擊,大病一場,辭官回鄉(xiāng)。回到蜀州之后,只專心打理祖業(yè),教養(yǎng)孫兒,再不過問政事。
林氏出身京都最有聲望的書香門節(jié)請到網(wǎng)址隆重推薦去除廣告全文字小說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