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鳳兒先行坐定,又示意肖逸坐下,這才道:“申家變故應該從二十多年前的那場門主之爭說起。”
“門主之爭?”肖逸吃驚道。
申鳳兒微微頷首,繼續道:“孔門之主十年一換,為的是激勵諸家弟子奮發向上,敏求好學,不斷進步。所以,孔門內每十年舉辦一次大比,凡孔門弟子皆可參與。經過重重筆試,只要最后一人能將現任門主擊敗,令其心服口服,便可升任新一任孔門之主。”
肖逸點頭道:“儒家此舉確有激勵之效,與道家‘天下有德者居之’之道也不謀而合。”
申鳳兒尚不知肖逸心性,見其開口即論道,頗感驚訝,但心情沉重,凄然一笑,不岔話題道:“在申家發生大變的前兩年,你父親便參加了一場門主之爭。”
肖逸暗道:“果不其然。”
只聽申鳳兒道:“申家因為兄弟聯手而興,但是萬年來,始終不溫不火,無論學問還是修為,都處于中等,根本不敢妄想孔門之主的位置。可是自從出你父親出世之后,一切情況都發生了變化。你父親五歲能賦詩,七歲便領悟了浩然正氣,人稱‘神童’,享譽青州。之后,你父親更是不負家人期望,修為一路飛漲,到十二歲已修完君子劍法,并將浩然正氣修煉到了第六層,獲得外出游歷的資格。”
說到此處,申鳳兒臉上顯出自豪之色。
肖逸卻是又敬又愧,心道:“父親十二歲已修為大成,外出游歷。我十二歲卻還懵懂無知,在村中討飯,愧對申家列祖列宗吶。”
申鳳兒頓了頓,道:“你父親游歷回來,修為又自大進,同輩之中,已無敵手。而且,學問大漲,但凡辯論,無人能過三合。孔門上下,無不心悅誠服。當時孔門之主乃是現任門主季宏仁之父,亦十分欣賞你父親,遂將女兒下嫁于申家。”
肖逸腦海中浮現出父親依著母親石碑的模樣,情難自禁,淚流滿面。
申鳳兒道:“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你父親就是下一任孔門之主。對孔門弟子而言,升任孔門之主并非為了權位,而是為了證明自身境界之高操,并以此為,繼往圣絕學,開萬世太平,走上自我成圣之路。”
申鳳兒越說越快,情緒漸漲,頗為激動。可是聽者卻十分平靜,頗不以為然。
肖逸眉頭微皺,心有異議不吐不快,不禁道:“成圣和作為孔門之主應是兩回事,怎能一概而論?我聽聞諸家典故,大凡圣人皆是經歷世間萬苦,方才感悟至深,最終被世人尊為圣人。而且,圣人皆是成圣之后,方才成為一派之主,并非是成為一派之主,而后才修為圣人。如此行徑,本末倒置,豈能成圣?”
申鳳兒驚愕地望著肖逸,恍惚間好似兄長再生,片刻之后,才如夢初醒道:“你為何與你父親口氣一般無二?”
肖逸也頗感驚訝道:“一般無二?難道我父母也是如此回答?”
申鳳兒點頭道:“不錯。恰逢門主之爭,申家上下都要你父親去參賽,你父親卻以這番話來回擊眾人。說道正是因為存了成圣之心,這才不能去參加門主之爭。”
肖逸訝然道:“難道我父親游歷之時,曾研究了道家之法?”
剛才的一番話處處透著無為之意。他曾聽玄悟真人講過,其與父親神交十數載,有過一面之緣,而且語氣中并未有太過怨懟,反而敬重之氣較重。如此推之,父親極有可能與玄悟真人有過交集,并修習過道家無為之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