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對姓高的兄弟,是從西北逃荒過來的,一個十六一個十七,長得很是壯實。名字也很樸實,一個叫高有糧,一個叫高有麥。
弟弟高有麥比較機靈,去鎮(zhèn)上跟趙榮貴一起看店,余下哥哥高有糧留在家中跟趙三河一起下地干活。
以外就是錢圖一家四口,錢圖因著識字會算術,往日里白天除了干活,還要給鹵肉店記賬。
錢馬氏會繡活,賴嬸子不在,就是她做飯,偶爾也會繡些東西補貼家用。
錢蘭主要是給她娘打下手,還會管家里的灑掃。
錢柴胡雖是男丁,年歲不過八九歲,長得圓頭圓腦,平日里也是在鹵肉店跑堂。
余下就是才回來的桑枝姐弟了。
這就是趙三河的大體安排。
趙宛舒心里盤算著,面上卻是笑瞇瞇的,“大家看起來精神了很多呢!”
之前買人時,瞧著都是面黃肌瘦,面容憔悴的,如今個個都精神煥發(fā)了不少。
家里也沒短著他們的吃喝,雖不是頓頓白米飯配肉,但也有饅頭配菜,管飽。
為此,趙三河沒少肉疼。
錢圖第一個拱手道,“都是老爺夫人仁慈。”
其他人都附和,不過到底是不如錢圖利落。
趙宛舒笑了笑,“看著大家這樣兒我也高興。我呢,也是才回來,所以對家里的情況也不是很了解,剛剛才跟我爹爹聊了聊,勉強才曉得些狀況。”
“我呢,也不說那些個客氣話了。我知道,你們有些人是大戶人家出來,我們是莊戶人家,跟那些高門大戶是不同,沒那么多規(guī)矩。”
“但既是入了我家的門,那以后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希望大家都能一條心的做事。”
“所以,在我家,有一點,大家要記在心里。”她一一掃過眾人的面容,“那就是聽話、忠心。”
錢圖頷首應道,“這是自然的。”
他知道,趙宛舒就是在敲打他們。
前陣子他們來,的確是有些懶散,實在是趙三河不知道管這些,都是想一出辦一出,他有心想提醒提醒,畢竟若是一開始不立好規(guī)矩,以后可就不好弄了。
但提醒了一次后,趙三河沒當回事,他這一個下人也不好越俎代庖,更不敢多編排,只能作罷。
如今趙宛舒回來就提,恐怕也是曉得這些弊端的。
雖然早知道這大小姐能耐,但見她這般迅速的反應過來,錢圖就打起了十分的精神應對。
其他人也是忙不迭的點頭應和。
趙宛舒打一棒子給一顆糖吃,“大家放心,雖然在我家做事可能會比較累,但只要大家做得好,做得用心,我爹也不是苛責的人,是會給大家發(fā)月錢作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