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之前從未想到過的思路。
阿米爾望著馮鑒真,眼神微微閃爍。
他承認,之前完全小看了馮鑒真。
這個年輕人,不簡單!
同樣的他身后的幾位沙駱專家也收起了些許輕慢,開始認真記錄。
別的不說,光是方才馮鑒真提到的‘變廢為寶’的想法,直接顛覆了他們的思維。
但挑戰并未結束,沙駱國的技術專家團顯然是做足準備來的。
只見另一位稍顯年輕的沙駱專家,拿出一份文件,看向馮鑒真。
“貴方的氣動設計令人驚嘆,但我想問的是關于戰機的‘眼睛’和‘大腦’——機載雷達和火控系統。”
“從戰機的發展趨勢來看,超視距空戰或許是未來空戰的決勝關鍵!”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起來。
“我們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西方最先進的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對典型戰斗機目標的發現距離,在理想條件下也很難穩定超過100公里!”
“而貴國在電子工業,尤其是高性能機載雷達領域的基礎請原諒我的直白,似乎并非傳統強項。”
這個問題極其刁鉆,避開了敏感的氣動布局,直指龍國軍工另一個曾被詬病的短板——電子系統。
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你飛機殼子再漂亮,如果雷達看不遠、看不準,火控算不快,在超視距空戰中就是瞎子聾子!
話音落下,所有龍國人員的神經再次繃緊。
馮鑒真面色不變,反而露出一絲贊許的笑容。
“這位先生的問題非常專業,直擊要害!”
“的確,強大的平臺需要同樣強大的感知和決策系統才能發揮威力。”
他沒有直接反駁,而是順著話題繼續說下去。
“您提到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技術,有其局限性,特別是在復雜地形雜波抑制和下視能力方面。”
“而‘鯤鵬’裝備的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新型多功能脈沖多普勒雷達!”
“它采用了獨特的多普勒波束銳化(dbs)和合成孔徑(sar)成像技術!”
“這樣不僅大大提升了抗雜波干擾能力,還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高分辨率成像識別。”
“對于5平方米的目標,其跟蹤距離穩定超過110公里,搜索距離更遠,更重要的是”
說到這里,他加重了語氣。
“其邊掃描邊跟蹤模式能同時保持對至少12個目標的跟蹤,并同時引導導彈攻擊其中威脅最大的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