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后院一處寬敞的天井,便見兩個家丁正提著水桶,用長柄刷子仔細沖洗著青石板地面。水流沖刷,帶走塵土,留下濕漉漉、光可鑒人的石板。
蕭寧低頭看了看自己那雙沾滿蕭家村黃泥巴的舊布鞋,又看了看眼前潔凈得幾乎能照出人影的地面,腳步微微一頓。
他立刻拉住老管家的衣袖,仰起小臉,聲音清脆:“管家爺爺,請稍等片刻。”
不等管家回應,他已快步走到其中一個家丁面前,禮貌地行了個禮:“這位大哥,可否借抹布一用?”
那家丁愣了一下,下意識地遞過手中一塊干凈的粗布。
蕭寧接過,蹲下身,仔仔細細地將鞋底和鞋幫上沾著的泥巴擦拭干凈。動作不疾不徐,一絲不茍。擦完后,他又走到水桶邊,就著清水將抹布搓洗干凈,擰干,這才雙手遞還給家丁,臉上帶著坦然的笑意:
“多謝大哥。鄉下泥巴多,讓您見笑了。”
整個過程行云流水,自然大方,沒有絲毫窘迫或自卑。
老管家在一旁看著,眼中滿是贊許,連連擺手:“小公子太客氣了!無妨,無妨!”
就在蕭寧擦鞋的當口,后院正房那扇雕花木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位穿著深紫色綢緞對襟長襖、發髻梳得一絲不茍、面容慈和卻自帶威嚴的老夫人,在兩名丫鬟的攙扶下,緩步走了出來。
正是盧府的老夫人。
她那雙閱盡世事的眼睛,恰好將蕭寧擦鞋、洗布、歸還、道謝的全過程盡收眼底。
少年無需自卑。
挺直脊梁,便是可貴。
老夫人心中微動,目光落在蕭寧身上時,已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愛。
這孩子,穿著雖樸素(新衣未換上),但身姿挺拔,眉目清朗,眼神清澈坦蕩,舉止有度,不卑不亢。單是這份從容氣度,便遠超同齡孩童。
“你就是寧哥兒吧?”老夫人臉上綻開和煦的笑容,語氣熱絡,“快過來,讓老身瞧瞧!我家那不成器的盛哥兒,回來后可沒少念叨你呢!”
她一邊說著,一邊不動聲色地打量著蕭寧,話鋒一轉,帶著幾分自嘲和試探:
“唉,我家那小子,被他爹娘寵壞了,性子頑劣,腦子也愚笨不堪,整日就知道胡鬧,沒個正形!這次非要請你來,也不知是福是禍。寧哥兒,你莫要多想,權當是來陪他玩耍解悶兒便是。”
這番話,表面上是貶低自家孫子,實則是給蕭寧一個“臺階”,也隱含著一絲觀察——看這孩子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