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人總能守得住”
高大的城墻給了倭人一絲可憐的慰藉,他們緊緊依偎在一起,像受驚的羊群擠向最后的圍欄,卻渾然不知這圍欄即將化為吞噬他們的巨大石磨。
城墻上,早已是一片混亂的繁忙景象。
士兵們粗暴地將一捆捆箭矢、滾木礌石堆砌在垛口后,更多的人則在軍官的呵斥下,將那些被驅趕上來的平民填充到城墻的每一個角落。
沒受過戰斗訓練平民能做什么,無非就是用來填線罷了。
沒有武器分發下去,倭人只是茫然地被推到垛口邊,看著城外那片在暮色中顯得格外空曠的原野。
那里,是奉軍即將到來的方向。
高大的城墻隔絕了視線,也暫時隔絕了想象。
。。。。。。
京都城外,奉軍陣列之前,李徹凝神地望著遠處城池的輪廓。
將領們簇擁在李徹身旁,只覺得渾身冰冷,便是平日里最愛打諢的王三春,此刻都一言不發。
無他,實在是如今的李徹一身煞氣過于恐怖。
之前的李徹身上也有煞氣,但卻是比較內斂的,那是在關外廝殺求生存的煞氣。
那股子煞氣連大慶朝堂那些文臣,都感受不到,不然絕不敢當面和他作對。
而如今不同,如今的李徹身上煞氣幾乎要凝實。
自進入倭國以來,直接死于李徹命令之倭人有多少?
十萬肯定是有的,二十萬應該也擋不住,甚至有希望沖一沖三十萬。
但李徹很清楚,即便倭國死了三十萬人,也遠遠不夠償債。
三十萬條人命只夠日本人還一個城市的債。
在戰火中奄奄一息的城市,不只有南京。
旅順、鎮江、廠窖、潘家峪
乃至非戰區的四川、重慶、陜西等地也是男丁盡出,家家皆縞素,戶戶掛白綾,十室九戶無兒郎。
毫無疑問,李徹還要殺下去。
此等仇恨,不是數學等式,你殺了多少人,我就要殺同樣的人報復過去。
如今深仇大恨,唯有一族滅亡才算是結束。
腳步聲自身后傳來,薛衛的身影出現在李徹側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