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延安府簡陋的工坊區,日夜爐火不熄,錘打聲、鋸木聲、爭論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彌漫著金屬、木料、硫磺和汗水混合的獨特氣味。
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失敗和意外如同陰影般隨時籠罩。
底火的試制,是第一個鬼門關。
朱慈燁在城外河邊找了一處木棚作為臨時實驗室。
膽大包天的朱慈燁親自操作,穿著厚實的防彈服,戴著防暴頭盔,小心翼翼的進行操作,神情專注得近乎神圣。
朱慈燁將提純過的脫脂棉小心翼翼地浸入濃硝酸與濃硫酸的混合酸液中,動作輕柔得像對待初生的嬰兒。
王策在遠處看得那叫一個心驚肉跳。
每一次攪動,每一次溫度的控制,都關乎生死。
王策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能清晰地聽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第一次小批量試驗,干燥過程出了問題。
朱慈燁判斷失誤,將剛處理完、還帶著酸液的硝化棉,放在一個相對密閉盒子里晾干。
結果,盒子里溫度隨著化學反應中悄然升高,終于發生了意外。
“轟!”
一聲爆響從木棚內傳出,氣浪夾雜著刺鼻的白煙猛然冒起,爆炸的沖擊力瞬間將木棚摧毀。
“小朱!”
王策不顧一切地就要往里沖。
尼瑪真是怕什么來什么……
王策的心里那叫一個郁悶:要不是后世華夏對于爆炸物、軍火產品的管控極為嚴苛,自己和朱慈燁就不要冒這個險了。
但愿朱慈燁同學還是完整的。
“咳咳……大人……我沒事?!?/p>
濃煙中傳來朱慈燁劇烈的咳嗽聲,聲音沙啞但中氣很足。
只見朱慈燁踉蹌著從煙塵里走出,他的防暴頭盔震飛了,原本整潔的發髻散亂不堪,臉上、手上沾滿了黑灰。
萬幸的是,那件來自后世的防彈衣保護了朱慈燁。
不過朱慈燁的厚皮手套燒穿了一小塊,露出下面燙紅的皮膚,模樣狼狽至極。
朱慈燁劇烈喘息著,眼中卻閃爍著劫后余生的光芒,和更強烈的、近乎偏執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