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百強就是運河邊長大的青南區人,深知現在的青南區是什么情況。
想在青南區找一塊一千畝以上的土地,想都不要想。
“青北區這邊成片的土地倒是不缺,但問題是都在邊緣地帶,想在建成區調整出一塊千畝規模的地塊,同樣不容易。”
宋思銘又說道。
“建成區,千畝規模的地塊……”
百強機械就是在青北區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對于青北區的城市結構,羅百強也是了如指掌。
青北區的供地模式,是延伸型供地,二十年間,建成區穩步外擴。
并不是像某些城市,采取星星點燈式的供地模式,先盡可能拉大城市框架,再一點點地去填空。
這就導致,青北區建成區域內,預留的靈活用地過少。
突然來了一個大學新校區這樣的用地大戶,無處安排。
“宋書記,你覺得咱們腳下這塊地怎么樣?”
羅百強突然對宋思銘。
“您說是百強機械的老廠區?”
宋思銘沒想到羅百強自己提出來的。
“對。”
羅百強解釋道:“百強機械的新廠區,已經基本建設完畢,半年之內,老廠區就能騰空,老廠區占地一千五百畝,用于建設江北大學新校區,應該綽綽有余。”
“羅總舍得把老廠區讓出來?”
宋思銘試探著問羅百強。
“這有什么舍不得的。”
“百強機械的老廠區,能變成江北大學這種著名學府,是我羅百強的榮幸。”
羅百強正色說道。
“但政府回購土地的價格,應該不會特別高。”
宋思銘提醒羅百強。
“不高也沒關系,只要省心就行。”
羅百強也有自己的考慮。
百強機械的老廠區是工業用地,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其實是賣不上價的,可是,改變土地性質,又需要經過多個部門的批準,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困難。
甚至可以說,不采用違法違規的手段,就改變不了土地性質。
百強機械之所以還是兩個廠區同時運轉,就是因為,羅百強沒想好,該怎么處理閑置下來的老廠區。
如果政府真能回購老廠區,用于建設江北大學新校區,他也就不糾結了,安安心心地拿錢,還能落一個好名聲。